• 海光国产X86面临断供 AMD称遵守美国法律
      上周美国商务部宣布把四家中国公司和一家中国研究所列入“黑名单”,也就是所谓的实体清单,包括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电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预计本周一正式宣布制裁法案。  新一轮中被制裁的5家公司中,海光系的就有三家,这一切都源于海光与AMD的X86授权协议。2016年初AMD宣布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THATIC)达成了合作协议,将Zen架构处理器授权给了海光公司,后者出资2.93亿美元购买了X86架构授权。  为了避免潜在的法律麻烦,海光公司与AMD成立了两家公司,分别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MC)和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Hygon),AMD在这两家公司的股份分别是51%、30%,也就是一家相对控股,另一家则是中方绝对
    2019-06-24 13:48:40
  • AMD 7nm 64核价格曝光:隔壁56核零头
      7nm、Zen 2的第三代锐龙3000系列桌面处理器登场后,再过一个来月,AMD就将发布同样基于新工艺新架构的第二代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最多达64核心128线程,同样延续超高性价比优良传统。  欧洲某零售商最近就泄露了二代霄龙家族的所有型号、规格,以及价格。当然按照惯例,AMD最终公布的官方售价肯定会有所不同,而且一般都会比零售商提前泄露的要便宜。  新一代旗舰型号为霄龙7742,64核心128线程,三级缓存256MB,最高频率3.4GHz,热设计功耗225W,相比一代旗舰霄龙7601,核心线程数翻番,三级缓存容量增加3倍,最高频率提高了200MHz,热设计功耗却只增加了45W。  更感人的是价格。霄龙7601官方定价4200美元,霄龙7742目前给出的是8266欧元,去掉21%的税再换算一下是777
    2019-06-24 13:45:41
  • DDR4刚回到199元价格 下半年内存市场又要涨了
      前不久的618促销期间,有部分品牌的8GB单条内存价格降到了199元,这是2016年出现的内存标志性价格,也是广大PC玩家对内存价格的残念之一。  从去年Q4季度到今年Q2季度,内存价格已经跌了3个季度了,虽然比起NAND闪存连跌6个季度的情况来说还是要好很多,但是内存跌价已经让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内存芯片公司的营收及盈利大幅下滑了。  为此,占据全球95%份额的这三大内存公司今年早些时候也开始了减产行动,削减了5%的产能输出,减少了内存生产投资。不过此举并没有彻底阻止内存跌价,Q1季度内存跌幅高达30%,Q2季度跌幅回落到10-15%,Q3季度本来是旺季了,但调研机构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预期Q3季度依然要跌10-15%。  也正因为此,SK海力士在中国无锡投资86亿美元建设的
    2019-06-24 13:42:48
  • 直面Intel 10nm后:台积电7nm秒变渣渣
      处理器、显卡等产品往往习惯先在Linux平台测试,所以Linux的内核源码往往成为曝光新品的宝藏之地。  经查,在Linux v5.2内核最新源码的x86分支中,出现了多款Ice Lake平台处理器,包括Ice Lake-X、Ice Lake Xeon D、Ice Lake Desktop、Ice Lake Mobile。  在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Intel表示Ice Lake(10代酷睿)已经大规模发货。但其实这批产品仅仅是用于移动笔记本平台的低电压产品,也就是上文的Ice Lake Mobile。至于移动45W标压(6核+)、桌面65/95W甚至发烧平台(Ice Lake-X)、至强D等,需要等到明年。  不过,从Linux的测试来看,Intel看来仅仅是出于调配产能的角度拖延了桌面的步伐,这些产品本身
    2019-06-24 13:40:33
  • Intel处理器启动价格调整:9代酷睿最高降低15%
      Intel要打价格战了!  Digitimes报道称,主板厂商爆料,Intel近日已向合作伙伴发出降价通知,旗下第八代、第九代逾20款处理器将全面调价,降幅约10~15%。  业内分析,此次调价出于多方原因,一是14nm缺货问题已经基本缓解,二是应对AMD 7nm三代锐龙的大军压境,三是在10nm桌面处理器上市前(2020年)尽量留存市场基数。  今年台北电脑展,Intel仅为桌面DIY客户准备了i9-9900KS这样一颗亮点不足的特别版处理器(全核睿频5GHz),在整个下半年支撑力不足,需要借助价格来筑起护城河。  目前,AMD处理器在DIY市场的份额已经提高到30%,这让Intel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据悉,本次降幅也创下了两年来之最。
    2019-06-21 15:17:21
  • SK海力士推新企业级SSD:72层闪存/8TB 16TB即将到来
      SK海力士日前宣布推出新一代企业级SSD硬盘,不过官方并没有公布SSD硬盘的名称,只知道是NVMe标准的,基于72层堆栈的3D TLC闪存,M.2版容量最大4TB,U.2容量可达8TB。  性能方面,SK海力士表示新一代企业级硬盘的连续速度可达3200MB/s,随机性能可达160K IOPS,与2018年FMS展会上推出的72层堆栈闪存硬盘相比,新一代企业级SSD的顺序读写性能提升30%,随机写入提升了70%,同时支持读取敏感型及混合型应用,包括数据中心、AI、ML机器学习及VDI虚拟桌面架构等。  值得一提的是,SK海力士的新一代企业级SSD具备极低的功耗,正常应用低于14W,这在企业级SSD中是很低的水平了。  此外,SK海力士还表示将在今年底推出容量更大的企业级SSD硬盘,闪存会从目前的72层堆栈升级
    2019-06-21 15:12:16
  • 群联宣布USB 3.2主控:便携式SSD冲上1.3GB/s
      主控大厂群联电子宣布,正在研发一款支持USB 3.2 Gen 2x2(真正的USB 3.2)的控制器,型号“PS2251-17”(U17),面向高性能的外置便携式SSD。  USB 3.0(现已改名USB 3.2 Gen 1)的带宽为5Gbps,USB 3.1(现已改名USB 3.2 Gen 2)翻番到了10Gbps,USB 3.2则继续翻番到了20Gbps。  群联U17主控支持两个NAND闪存通道和16个CE,可搭配各家的3D TLC、3D QLC闪存,系统接口可选Toggle 3.0、ONFI 4.0,并支持群联第四代LDPC校验、RAID ECC纠错、SmartZIP智能压缩、AES-256加密等各种技术。  群联宣称,该主控可以让便携式SSD达到1.3GB/s持续读取、20
    2019-06-21 14:55:24
  • 锐龙7 3800X对决i9-9900K:GB4单核打平 多核AMD领先34%
      赶在7月7日上市前,三代锐龙家族的新成员们开始频繁现身跑分软件。  经查,8核16线程的锐龙7 3800出现GeekBench 4中,旋即有发烧友翻出i9-9900K,并做横向对比。  基本参数上,两款CPU都设计为8核16线程,价格相仿(3800X首发价2999元,目前9900K国行4099元)。  更具体的规格差异可参见下表:  在第一份GB4表格中,i9-9900K单线程6189,多线程34249;锐龙7 3800X单线程5406,多线程34059,也就是分别落后对手13%和1%。  在第二份GB表格中,i9-9900K单线程5465,多线程25311;锐龙7 3800X单线程5406,多线程34059,也就是分别落后对手2%和领先34%。  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第一套Intel平台中的内存为DDR4
    2019-06-21 14:53:00
  • 国产X86这点比Intel牛:SoC性能提升50%
      昨天上海兆芯集团发布了国产X86处理器KX-6000及KH-30000,这是国内首个16nm工艺、8核3.0GHz的高性能处理器,整体性能已经超过了Intel酷睿i5-7400处理器,满足日常的办公、娱乐应用没有压力。  兆芯昨晚也发布了官方通告,详细介绍了KX-6000及KH-30000系列处理器,其中KX开先系列主要面向桌面、便携终端,嵌入式等市场,KH开胜系列则主打服务器等高性能市场。  根据官方消息,兆芯新一代处理器为单颗SoC芯片设计,包含了CPU、GPU和芯片组,具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PC、超极本、服务器和嵌入式计算等各种硬件平台。同时,新一代处理器已完成多款软件产品的兼容性认证,并且有多个硬件产品已完成开发,可快速满足政府办公、金融、交通、教育、能源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用户需求。 
    2019-06-20 15:19:35
  • Intel并未寻求三星代工14nm处理器 合作仅限低端芯片组
      Intel遭遇14nm处理器缺货事件后,各路“帮扶”声音接踵传来,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链早早放风称部分产能将由台积电接手,韩媒则当然主推三星,本周更是给出Intel要把未来两代14nm处理器产品(Commet Lake彗星湖、Rocket Lake火箭湖)都托付给三星的14nm。  不过从技术上说,无论是给台积电还是三星都有合理之处,前者有过代工Intel基带和Atom芯片的经验,算是老伙伴。后者的14nm则在硬核指标上最接近Intel,而且三星自己也是Intel的oem客户,毕竟有笔记本业务。  然而事实证明,传言还是走样了。  外媒从Intel内部获悉,和三星的确在洽谈代工业务,这是仅涉及一些简单的芯片产品,比如笔记本、桌面芯片组,而非处理器,且具体涉及哪一代工艺并不详细,甚至不排
    2019-06-20 15: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