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锐龙3000处理器面前 再无理由去买Intel处理器
      AMD对三代锐龙处理器可谓寄予厚望,客户端产品管理总监Travis Kirsch这样说道,在我们发售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后,我认为已经不存在购买Intel处理器的任何理由了。  在官方PPT中,329美元的Ryzen 7 3700X对比酷睿i7-9700K(410美元左右),不仅性能更高、能效更高、运行温度也更低。    高端型号上,16核32线程的Ryzen 9 3950X热设计功耗为105W,而Intel 32线程的i7-7960X则高达165W。    游戏方面,Ryzen 9 3900X和i9-9900K都可以90FPS@1440P的《全境封锁2》,但当同时进行视频直播时,Twitch用户在1080P清晰度下观看到的Intel平台居然降低到1.6FPS,AMD则稳定在59FPS。这意味着,
    2019-06-19 14:56:06
  • Intel 9代酷睿CPU性能放大器发布下载:智能自动超频
      Intel官方出品的性能加速器,要不要试试?  6月17日,Intel发布了名为Performance Maximizer(性能放大器)的软件工具,版本号1.0.1.602,大小1.5GB。  该工具目前仅支持六款Intel处理器,分别是:  Intel Core i5-9600K  Intel Core i5-9600KF  Intel Core i7-9700K  Intel Core i7-9700KF  Intel Core i9-9900K  Intel Core i9-9900KF  具体效果方面,Performance Maximizer实际上相当于一款全自动的超频工具,可以获得比默认值更高的全核睿频频率。    实测,开启后,i9-9900K的全核频率可从4.7GHz提升为4.9GHz,97
    2019-06-19 14:42:50
  • PCIe 6.0·规范宣布:有效带宽翻倍 狂飙至256GB/s
      PCIe 5.0才宣布没有多久,现在PCIe推进组织PCI-Sig就带来了PCIe 6.0规范,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来说,新的PCIe 6.0的有效带宽翻倍,达到了256 GB/s(一个x16插槽就能达到128GB/s)。  据悉,PCIe 6.0规范会在2021年完工,为了保证它的通用性,其仍然向后兼容之前的5个版本。    为了实现有效带宽翻倍,PCI-Sig在PCIe 6.0中实现PAM 4(脉冲幅度调制)信令,而不是NRZ编码方案,并且还使用低延迟前向纠错(FEC)附加机制。  另外,PCIe 6.0的工作频率为64 GHz,而PCIe 4.0和PCIe 3.0的工作频率分别为16 GHz和8 GHz。  必须要说明的是,目前PCIe 3.0仍然是流行的,而PCIe 4.0硬件才陆续开始上市,所以PCI
    2019-06-19 14:39:44
  • 全球第二大闪存厂支持PCIe 4.0 Intel遭各品牌打脸
      随着AMD的锐龙3000处理器及X570芯片组的问世,消费级平台也首次支持PCIe 4.0了,与PCIe 3.0相比,PCIe 4.0的带宽翻倍,x16双向带宽达到了32GB/s,不仅可以用于高性能显卡,还可以用于高性能NVMe硬盘。    PCIe 4.0硬盘也正是AMD推PCIe 4.0技术最好的突破口,目前已经有群联及慧荣两家公司推出PCIe 4.0的主控了,其中群联的PS5016-E16技术最全,性能也是最高的,双核心CoXProcessor处理器,支持8个通道和32颗闪存芯片,接口数据率800MT/s,持续读写性能可达5GB/s、4.4GB/s,相比PCIe 3.0 x4提升多达43%、33%。    慧荣首款PCIe 4.0 x4主控型号为SM2267G支持NVMe 1.3规范,支持SLC缓存、
    2019-06-19 14:35:38
  • 酷睿i7-1065G7性能曝光:10nm加持 15W表现强过AMD 35W
      虽然14nm规划中还有Commet Lake、Rocket Lake等,但10代酷睿处理器的名号还是安在Ice Lake头上,这也是Intel大规模量产发货的第一代10nm客户端处理器。  按照Intel的说法,用于轻薄本的低电压Ice Lake芯片已经发货,终端产品将在6、7月份上市。所以,10代酷睿产品线的具体型号、性能等在OEM厂商那里应该早已不是秘密。  经查,在GeekBench 4上出现了多款10代酷睿芯片,型号都“相当感人”。  比如搭载在惠普笔记本上的Core i7-10510U,4核8线程,2.3/4.9GHz,跑分单核3721,多核8573。再比如i5-10210U,4核8线程,2.1/4.2GHz,单核4596,多核11524。  另外,5月份曾在GB4上出现的
    2019-06-19 14:22:53
  • 10代酷睿i7性能实测曝光:同频吊打14nm
      尽管14nm产品线还有Comet Lake、Rocket Lake这些,但10代酷睿的名号还是给了Ice Lake,Intel口中10nm客户端处理器的第一代。  除了10nm这一大看点,Ice Lake还使用了Sunny Cove(阳光海湾)CPU架构、11代核显等,应当说是大变革的一代。按照Intel的说法,Ice Lake处理器(低电压)已量产出货,相关轻薄本将在三季度陆续上市。  看起来Ice Lake似乎不再“挤牙膏”,那么其实际性能究竟如何呢?  在台北电脑展发布会上,Intel给出的数字是IPC(每时钟周期指令集)提升18%,对比Skylake最多提升40%。  本周,网络上出现一份CPUZ单核跑分天梯图,出现了多款Intel、AMD新U,包括4C8T的10代i7(Co
    2019-06-18 14:50:02
  • Intel投资710亿元建新厂 为10nm/7nm做准备
      去年由于14nm产能不足,Intel今年初宣布增加对美国、爱尔兰、以色列三地的晶圆厂投资以提高产能。此外,Intel在以色列还将投资110亿美元建造新的晶圆厂,据悉这是面向未来的10nm及7nm工艺工厂,也将是Intel在以色列最大的一笔投资,建成后也会成为Intel以色列最大的晶圆厂。  110亿美元投资的工厂将为以色列贡献1000个新的工作岗位,而目前Intel在以色列已有大约1.3万名员工。  当地政府对于Intel的新投资非常欢迎,也会对Intel的投资投桃报李,在税收及补贴上一路绿灯。以色列财政部长Moshe Kahlon强调即便以色列给予10亿美元补贴,Intel也会投资多达100亿美元,以色列只需花9%的钱,可以带来91%的项目投资,非常划算。  不过Intel这笔百亿美元的投资有可能要暂停一
    2019-06-18 14:43:56
  • 四不放弃14nm Intel要找三星继续扩充产能
      对于Intel来说,即便有自己的晶圆厂,但是想要满足他们使用需求,越来越不容易了,所以找到代工厂为后续产品做准备就很有必要。  据韩国媒体报道称,为了解决14nm产能短缺的问题,Intel已经秘密接洽了三星,后者将为其代工代号为“Rocket Lake”CPU。按照规划,Intel要在2021年发布它。  从之前泄漏的Intel产品路线图看,Intel的产品线路图,他们打算10nm和14nm混用很长一段时间,而且14nm的产品还是占了大头。换句话说,Intel的10nm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能都上不去,所以14nm工艺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挑大梁。  据悉,在Comet Lake彗星湖之后,Intel在2021年推出Rocket Lake火箭湖处理器,还是14nm工艺,会应用与S/H/
    2019-06-18 14:31:38
  • Intel 10nm Ice Lake与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单核性能曝光
      在刚刚过去的台北电脑展,Intel公布了其10nm制程才用Sunny Cove构架的桌面桌面处理器,宣称相比前代有18%的IPC改进(也没有说是相比哪代)。    AMD方面,采用新一代ZEN 2构架的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由于构架大改(特别是L3缓存容量翻倍),在IPC方面也有超过15%的提升。  那么这2家所公布的数字是否有水分呢!在NDA前夕,AMD中国论坛有一个同学公布了包含3款Ryzen 3000系列处理器以及2款Intel 10nm处理器在CPU-Z下的单核跑分成绩,借此我们可以一窥这几款即将上市的新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从上图可以看出,锐龙7 3800X被超频到了全核4.7GHz,但是其CPU-Z的单核性能竟然比5.2GHz的i7-7700K更高,与5.3GHz的i7-9700K之间的差
    2019-06-17 17:13:14
  • 中国半导体“赶英超美”?别再沸腾了
      最近几年来国内都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去年、今年接连爆出的中兴、华为事件之后,半导体被卡脖子的教训深刻,已经成为国内科技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内正在提高国产率,希望半导体芯片做到自主可控。  但是半导体要想实现自给自足的任务,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媒体上有不少乐观情绪认为中国公司在未来3-5年里就能在半导体技术上追赶上国际领先的供应商,但是业界调查机构IC Insights给这种乐观观点泼了盆冷水,他们不认为中国公司能在几年时间里就抹平差距。  IC Insights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分为存储芯片及非存储芯片两部分,2018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总价值约为1550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占了大约41%。  在这1550亿美元的芯片产品中,仅有240亿美元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海外公司生产的
    2019-06-14 16: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