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处理器启动价格调整:9代酷睿最高降低15%
      Intel要打价格战了!  Digitimes报道称,主板厂商爆料,Intel近日已向合作伙伴发出降价通知,旗下第八代、第九代逾20款处理器将全面调价,降幅约10~15%。  业内分析,此次调价出于多方原因,一是14nm缺货问题已经基本缓解,二是应对AMD 7nm三代锐龙的大军压境,三是在10nm桌面处理器上市前(2020年)尽量留存市场基数。  今年台北电脑展,Intel仅为桌面DIY客户准备了i9-9900KS这样一颗亮点不足的特别版处理器(全核睿频5GHz),在整个下半年支撑力不足,需要借助价格来筑起护城河。  目前,AMD处理器在DIY市场的份额已经提高到30%,这让Intel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据悉,本次降幅也创下了两年来之最。
    2019-06-21 15:17:21
  • SK海力士推新企业级SSD:72层闪存/8TB 16TB即将到来
      SK海力士日前宣布推出新一代企业级SSD硬盘,不过官方并没有公布SSD硬盘的名称,只知道是NVMe标准的,基于72层堆栈的3D TLC闪存,M.2版容量最大4TB,U.2容量可达8TB。  性能方面,SK海力士表示新一代企业级硬盘的连续速度可达3200MB/s,随机性能可达160K IOPS,与2018年FMS展会上推出的72层堆栈闪存硬盘相比,新一代企业级SSD的顺序读写性能提升30%,随机写入提升了70%,同时支持读取敏感型及混合型应用,包括数据中心、AI、ML机器学习及VDI虚拟桌面架构等。  值得一提的是,SK海力士的新一代企业级SSD具备极低的功耗,正常应用低于14W,这在企业级SSD中是很低的水平了。  此外,SK海力士还表示将在今年底推出容量更大的企业级SSD硬盘,闪存会从目前的72层堆栈升级
    2019-06-21 15:12:16
  • 群联宣布USB 3.2主控:便携式SSD冲上1.3GB/s
      主控大厂群联电子宣布,正在研发一款支持USB 3.2 Gen 2x2(真正的USB 3.2)的控制器,型号“PS2251-17”(U17),面向高性能的外置便携式SSD。  USB 3.0(现已改名USB 3.2 Gen 1)的带宽为5Gbps,USB 3.1(现已改名USB 3.2 Gen 2)翻番到了10Gbps,USB 3.2则继续翻番到了20Gbps。  群联U17主控支持两个NAND闪存通道和16个CE,可搭配各家的3D TLC、3D QLC闪存,系统接口可选Toggle 3.0、ONFI 4.0,并支持群联第四代LDPC校验、RAID ECC纠错、SmartZIP智能压缩、AES-256加密等各种技术。  群联宣称,该主控可以让便携式SSD达到1.3GB/s持续读取、20
    2019-06-21 14:55:24
  • 锐龙7 3800X对决i9-9900K:GB4单核打平 多核AMD领先34%
      赶在7月7日上市前,三代锐龙家族的新成员们开始频繁现身跑分软件。  经查,8核16线程的锐龙7 3800出现GeekBench 4中,旋即有发烧友翻出i9-9900K,并做横向对比。  基本参数上,两款CPU都设计为8核16线程,价格相仿(3800X首发价2999元,目前9900K国行4099元)。  更具体的规格差异可参见下表:  在第一份GB4表格中,i9-9900K单线程6189,多线程34249;锐龙7 3800X单线程5406,多线程34059,也就是分别落后对手13%和1%。  在第二份GB表格中,i9-9900K单线程5465,多线程25311;锐龙7 3800X单线程5406,多线程34059,也就是分别落后对手2%和领先34%。  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第一套Intel平台中的内存为DDR4
    2019-06-21 14:53:00
  • 国产X86这点比Intel牛:SoC性能提升50%
      昨天上海兆芯集团发布了国产X86处理器KX-6000及KH-30000,这是国内首个16nm工艺、8核3.0GHz的高性能处理器,整体性能已经超过了Intel酷睿i5-7400处理器,满足日常的办公、娱乐应用没有压力。  兆芯昨晚也发布了官方通告,详细介绍了KX-6000及KH-30000系列处理器,其中KX开先系列主要面向桌面、便携终端,嵌入式等市场,KH开胜系列则主打服务器等高性能市场。  根据官方消息,兆芯新一代处理器为单颗SoC芯片设计,包含了CPU、GPU和芯片组,具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PC、超极本、服务器和嵌入式计算等各种硬件平台。同时,新一代处理器已完成多款软件产品的兼容性认证,并且有多个硬件产品已完成开发,可快速满足政府办公、金融、交通、教育、能源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用户需求。 
    2019-06-20 15:19:35
  • Intel并未寻求三星代工14nm处理器 合作仅限低端芯片组
      Intel遭遇14nm处理器缺货事件后,各路“帮扶”声音接踵传来,中国台湾地区的供应链早早放风称部分产能将由台积电接手,韩媒则当然主推三星,本周更是给出Intel要把未来两代14nm处理器产品(Commet Lake彗星湖、Rocket Lake火箭湖)都托付给三星的14nm。  不过从技术上说,无论是给台积电还是三星都有合理之处,前者有过代工Intel基带和Atom芯片的经验,算是老伙伴。后者的14nm则在硬核指标上最接近Intel,而且三星自己也是Intel的oem客户,毕竟有笔记本业务。  然而事实证明,传言还是走样了。  外媒从Intel内部获悉,和三星的确在洽谈代工业务,这是仅涉及一些简单的芯片产品,比如笔记本、桌面芯片组,而非处理器,且具体涉及哪一代工艺并不详细,甚至不排
    2019-06-20 15:18:01
  • AMD大杀器降临 64核CPU TDP仅225W
      除了在桌面、移动市场上抢Intel份额之外,AMD还在数据中心市场上跟Intel抢饭碗,这个市场利润比消费级高多了,但攻下来的难度也更大,性价比不是决定性因素,AMD的杀招就是更多的CPU核心。  AMD去年11月份首次宣布了第二代EPYC霄龙处理器“罗马”,核心数从第一代霄龙“那不勒斯”的32核64线程翻倍到了64核128线程,7nm工艺,采用了CPU与IO核心分离的模块化设计,8个8核CPU核心,1个14nm工艺的IO核心,后者整合了PCIe 4.0、DDR内存控制器等IO单元。  AMD的7nm罗马处理器今年下半年上市,目前还没正式发布,不过AMD已经在EAE Union欧亚经济联盟上申请了二代霄龙EPYC 7002系列的认证,所以罗马家族处理器的全家福
    2019-06-20 15:15:50
  • 锐龙5 3600性能实测曝光:1599元的它不逊i7-9700K
      AMD首批7nm锐龙桌面处理器将于7月7日上市,一共5款,其中最便宜的是锐龙5 3600,6核12线程设计,65W TDP,频率3.6/4.2GHz,建议零售价1599元。  国外发烧友已经抢先拿到了这颗处理器,并上机进行了简单测试。  其中CPUZ已经能正确识别,从Matisse-B0步进来看,似乎并非ES/QS片,而是量产版。CPU-Z自带的基准工具测试显示,单线程502分、多线程3989分,选择Ryzen 7 2700X(8C16T,Zen+,3.7/4.3GHz)作比的话,单线程提升了2%。  再看另一套基准工具Cinebench R15/20。  R15中跑出1443cb,相比上一代Ryzen 5 2600提升了14.5%;几乎看齐i7-9700K。  R20中跑出3229和3505cb,比i7-
    2019-06-20 15:13:31
  • AMD锐龙3000游戏性能超过酷睿i9?Intel再次不服
      从台北电脑展到E3游戏展,短短两周时间里AMD给PC行业带来了多个惊喜——先是发布了6核、8核、12核的7nm锐龙5/7/9处理器,接着在E3上有祭出了大杀器——16核32线程的锐龙9 3950X处理器,频率提升到了4.7GHz,说是最强桌面处理器也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AMD这一次不仅仅是依仗多核心取胜,在以往弱势的单核、游戏性能上也自信起来了,不用16核的锐龙8 3950X出手,12核的锐龙9 3900X在游戏性能上就已经各种超越酷睿i9-9900K处理器了,后者在去年发布时被Intel称为世界上最佳游戏处理器。  面对AMD秀肌肉,DIY玩家及硬件厂商都会很欢迎,Intel大概是PC行业唯一一个不高兴的公司了,因为之前Intel在游戏性能、单核性能上还
    2019-06-20 15:11:04
  • 最受欢迎的7nm锐龙CPU是TA 9900K输了
      从台北电脑展到E3游戏展,AMD在半个月时间里一共发布了6款7nm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像锐龙9 3950X这样的处理器,16核32线程、4.7GHz频率,几乎每一个玩家都想要,但是理智点吧,749美元/5999元的价格不是一般人能买的,哪怕它售价只有Intel 16核处理器的一半。  锐龙3000处理器中最受欢迎的处理器会是谁?别猜了,官方钦定了这个处理器是锐龙7 3700X。在日前的英国活动上,PCgamesn网站跟AMD做了交流沟通,主要是介绍了超频方面的处理器,AMD客户产品经理总监Travis Kirsch解释了这6款处理器中超频最好的处理器,但它肯定不是锐龙9系列处理器。  超频潜力最好的可能是锐龙7 3700X,根据Travis Kirsch的解释,TDP 65W的锐龙7 3700X具备更高
    2019-06-20 15: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