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海力士全球首个量产128层堆叠4D闪存:冲击176层
      SK海力士宣布,已经全球第一家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128层堆叠的4D NAND闪存芯片,此时距离去年量产96层4D闪存只过去了八个月。  SK海力士由此实现了业内最高的闪存垂直堆叠密度,单颗芯片集成超过3600亿个闪存单元,每一个可存储3个比特位,为此SK海力士应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比如超同类垂直蚀刻技术、高可靠性多层薄膜单元成型技术、超快低功耗电路技术,等等。  同时,新的128层4D闪存单颗容量1Tb(128GB),是业内存储密度最高的TLC闪存,每颗晶圆可生产的比特容量也比96层堆叠增加了40%。  虽然包括SK海力士在内多家厂商都研发出了1Tb QLC闪存,但这是TLC闪存第一次达到单颗1Tb。TLC目前占闪存市场规模的超过85%,可靠性和寿命都优于QLC,当然被其取代也是早晚的事儿。  其他规格方面
    2019-06-27 14:54:34
  • 开源指令集RISC-V进步神速:5年杀入服务器市场
      处理器是半导体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嵌入式、移动市场的主力是ARM处理器,桌面、笔记本、服务器及高性能计算的市场的主力是X86处理器,对中国来说这两种指令集处理器都是没法掌握自主产权,开源的RISC-V指令集倒是一个机会。    RISC-V相比ARM、X86指令集非常年轻,最初的目标是用于低功耗的IoT物联网市场,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他们的野心不会停留在低端市场。基于RISC-V指令集的IP产权初创公司SiFive首席执行官Naveed Sherwani日前在采访中提到,RISC-V发展速度太快,远超了他的预期,所以他不得不调整之前对RISC-V指令集发展的预测。  去年Naveed Sherwani还预测RISC-V指令集需要5年时间才能应用于智能手机市场,进军服务器市场则需要10年之后,但是现在R
    2019-06-27 14:49:40
  • 稀缺灯条——HyperX Predator掠食者RGB DDR4内存
      海洋之王是虎鲸,森林之王是老虎,天空之王是金雕,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顶级捕食者在自己的领域所向无敌。那么,在DIY领域,特别是内存行业中,谁是顶级捕食者呢?答案只有一个——HyperX。  自2002年以来,HyperX内存总销量超过6000万条,总容量更是超过10亿字节,在高性能内存领域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而HyperX品牌中的王中王当属Predator掠食者RGB DDR4内存。    Predator硬实力 速度快容量大  内存发展至今已经到了DDR4时代,并且未来还会存续多年,相比上一代DDR3内存,频率更高,功耗更低。虽然起始频率2400MHz,但这不并妨碍有实力的企业推出更高频率,更大容量的内存,比如HyperX Predator掠食者RGB DDR4内存。  相比其他DD
    2019-06-26 18:02:02
  • 变革SSD!不怕掉电的全新内存来也
      专注于MRAM(磁阻内存)研究的Everspin最近宣布,继去年底首次提供预产样品之后,现在已经开始试产第二代STT-MRAM(自旋转移矩磁阻内存)。  MRA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其前景被广泛看好,Intel、IBM、TDK、三星、希捷等行业巨头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读写速度可以媲美SRAM、DRAM等传统内存,当同时又是非易失性的,也就是可以断电保存数据,综合了传统内存、闪存的有点。  STT-MRAM则进一步通过自旋电流实现数据写入,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损耗小、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但容量密度提升困难。  早在2012年的时候,Everspin就发布了第一代STT-MRAM,40nm工艺制造,封装在一颗DDR3标准模块中,兼容JEDEC DDR3-800,但容量只有256Mb(32MB),使其主要只能用
    2019-06-26 14:55:07
  • 被华为养肥的美光承认扛不住:已恢复供货
      美光是业内第三大DRAM芯片厂商和第五大NAND闪存生产厂商,然而,其今天公布的2019财年三财季财报(截至5月30日)则缩水严重,营收下滑40%、净利润暴跌78%。  然而即便如此,财报公布后美光的股价一度上扬了10%。除了财报数据本就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这一因素,媒体认为,还与美光分享的一个关键信息有关,即恢复了向华为的供货。  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表示,在初步审核了商务部文件后,他们决定恢复部分合规产品的出口。不过,这位CEO也谨慎地表示,由于华为事件还存在不确定性,他无法准确预计上述贸易往来可持续多久。  据悉,负责审核的是美光自己的律师和外部专业团队,独立自主,并未参考其它芯片厂商、更没与美方合作。  回到财报本身,美光指出,华为曾是自己的第一大客户,因为禁运事件,已经对美光Q
    2019-06-26 14:53:00
  • 5.2G 16核心!AMD神秘U碾压隔壁18核至尊
      台北电脑展期间,AMD发布了第一款面向桌面市场的16核心32线程处理器锐龙9 3950X,拥有72MB缓存,频率也高达3.5-4.7GHz,热设计功耗则依然控制在105W,已经超过前两代线程撕裂者的水平,而价格为5999元。  如今近在GeekBench数据库中出现了AMD的一款16核心新品,确实属于Zen 2架构,只是频率略有不同,最低仅为3.3GHz,但最高加速可以达到5.2GHz,不知道是测试样品还是另一款产品。  搭档微星MEG X570 Godlike主板、16GB DDR4-2133内存,这个高频16核心跑分达到了单核心6714、多核心64953。  这是什么水平呢?Intel发烧级旗舰酷睿i9-9980XE至尊版(3.0-4.4GHz)也不过单核心5528、多核心60124,AMD 16核心已
    2019-06-26 14:50:48
  • 锐龙/速龙APU批量杀来!35W小钢炮排成排
      AMD日前发布了基于12nm工艺、Zen+架构的锐龙5 3400G、锐龙3 3200G两款新一代APU,热设计功耗均为65W,价格只要149美元、99美元,竞争九代酷睿i5-9400、i3-9100。  同时,AMD还在准备更多的新款APU,有消费级也有商务级,有标准版也有节能版。华擎官网的主板CPU支持列表中,就不小心列出了多达9款新的锐龙APU。  锐龙5 3400GE、锐龙3 3200GE都是针对桌面的35W热设计功耗节能版,分别为4核心8线程、4核心4线程,基准频率都是3.3GHz,相比上代提高了100MHz,二级缓存2MB。  锐龙5 PRO 3400GE、锐龙3 PRO 3200GE是对应的商务版本,基本规格一致,但品质会更好,支持更多安全和企业特性,生命周期也更长。  锐龙5 PRO 3400
    2019-06-26 14:47:28
  • 希捷FireCuda 510评测:3GB/s读写 4K性能让人眼馋
    [page]顶级的NVMe SSD[/page]  希捷作为存储行业的老大哥,最近又在SSD市场上频频发力。这一次,希捷为我们带来了性能上非常惊艳的FireCuda 510系列产品。  这两天,希捷为我们送测了一块最新的FireCuda 510固态硬盘,这也是目前希捷产品线中最高端的一款。SSD市场从来不缺实力强大的产品,那今天的评测,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希捷的SSD到底表现怎么样。  事实上希捷在去年已经发布了多款SSD产品,不过主要以移动SSD和SATA SSD为主,我们收到的这款最新的FireCuda 510是一块强大的NVMe SSD,是一款名副其实的高端硬盘。  我们收到的这款FireCuda 510是1TB容量版本,硬盘使用了标准的M.2 2280规格,使用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 1.
    2019-07-03 19:25:59
  • 希捷“锦”系列移动硬盘评测:好看又能装 备份加密两不误
    [page]布艺材质高颜值[/page]  近日我们收到一块来自希捷的新品移动硬盘Backup Plus Ultra Touch“锦”系列,是希捷近期主推的一款新产品,它引入了质感非常好的布面材质,让本来单调的移动硬盘产品也变得有了高颜值。  碰巧在收到这款硬盘之前,小编我就已经自己购买了一块作为自己的数据盘,所以本篇评测也更像是一篇体验文章,来和大家谈一谈这款硬盘在我日常使用当中的体验感受。  布艺材质  对于标准的2.5英寸机械硬盘来说,在外观设计上实在很难做出太多花样,传统一些的移动硬盘产品无非就是换换颜色,或是在表面加一些纹理。尽管这样,也仍然容易显得比较无聊。“锦”系列的移动硬盘这次引入了全新的布面材质,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材质不论在观感还是触感上都非
    2019-07-05 17:13:51
  • 树莓派4B性能测试:落后 i3约90% 取代PC实属夸张
      昨天,RaspBerry 4 Pi model B(树莓派4B)正式发布,起步价(1GB RAM)仍旧维持35美元。此次,4GB LPDDR4高配SKU、USB 3.0接口、千兆网口、蓝牙5.0、双MicroHDMI接口、耳机孔的到来,让3代用户羡慕不已。  同时,核心SoC的性能也有了大幅升级,树莓派基金会更是表示足以取代AMD老爷机。  不过,是骡子是马咱都得拉出来溜溜。  基于Sysbench CPU测试的数据显示,树莓派4搭载的博通BCM2711相较树莓派3B+(BCM2837B0),性能提升了近50%。    然而,若拿出来Intel的35W节能版处理器i3-8100T作比的话,则落后90%,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固然,这里面存在ARMv8精简指令集和x86复杂指令集的根本差异,可如果
    2019-06-25 1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