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 TVB加速技术揭秘:九代酷睿满血上阵
      想当年的单核心处理器时代,提升性能的最有效途径除了升级架构,就是不断拔高频率,但是特定架构和工艺下,功耗发热会随着频率提高而迅速增加,导致能效比急剧下降。  之后,处理器行业就转向了多核心时代,如今在桌面上已经有二三十个核心,笔记本上Intel九代酷睿也刚刚带来了6核心12线程的旗舰级酷睿i9-9980HK。  多核心处理器时代,为了照顾整体功耗和发热,频率不断被妥协,而且核心越多频率就越低,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应用需要强劲的单核心单线程性能,尤其是游戏,所以一款处理器的频率高低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兼顾多核心与高频率,Intel早早就提出了Turbo Boost睿频技术,会根据当前工作负载、功耗温度等环境因素,自动加速多个或单个核心的频率,可以充分利用功耗和发热的剩余空间,带来最大化频率和性能。  睿
    2019-05-06 14:28:26
  • 消费级机械硬盘遇熊市 19年出货量预计下降50%
      随着NAND制造技术的发展,现在SSD的价格逐渐也降下来了,即使是大品牌的1TB SSD,价格也到了千元左右,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目前主流的SSD容量也足以满足需求。但是一家兴起就意味着另一家的式微。近日根据Anandtech的报道称,据日本电产公司(Nidec)的财报指出,预计在今年,虽然数据中心等领域机械硬盘出货量会放缓,但是消费级领域如PC硬盘的出货量将大幅度下降。  根据该公司财报称,由于市场疲软及笔记本产品中硬盘向SSD转变,PC硬盘的出货量在所有类型的硬盘中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根据他们的财报数据,PC硬盘的出货量从2013年的2.89亿减少至2018年的1.24亿。而且下降势头并没有缓解,预计在今年,PC硬盘的出货还将大幅降低,从2018年的1.24亿下降到预计的6500
    2019-05-06 14:24:09
  • 三星悄然停产B-Die内存颗粒:新版成就单条32GB
      说起三星B-Die DDR4内存颗粒,在业内可谓人气极旺,几乎是高端内存条的标配,并且有不俗的超频能力,颇受高端玩家青睐。  不过根据三星最新公布的产品指导说明书,B-Die已经陆续停产,今年上半年就会全面退市,接替它的将是新款A-Die、E-Die。    新的颗粒主要变化就是容量更大,单颗可以做到16Gb(2GB)、32Gb(4GB),最高能做成单条32GB大容量,相比之下B-Die只有单颗8Gb(1GB),单条容量最高只能到16GB。  A-Die、M-Die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频率方面,但具体各自都是多少暂未公布,二者在超频方面能否持平乃至超越B-Die,也是个未知数。  至于如何区分三星内存颗粒属于那一种,可以查看芯片表面和内存标签上印刷的编号,第十位字母是什么就对应哪种Die。  比如芯片编号K4A
    2019-05-05 16:04:05
  • 锐龙9 3800X上架:16核心32线程、加速4.7GHz
      AMD有望在本月底开幕的台北电脑展上正式发布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基于7nm新工艺和Zen 2新架构。虽然AMD此前展示的是八核心,目前给主板厂商测试的普遍是四核心,但是从芯片设计上看,三代锐龙可以轻松做到16核心。  现在,越南、土耳其的两家电商纷纷上架了锐龙9 3800X、锐龙7 3700X、锐龙5 3600X,这是第一次看到“锐龙9”序列,而给出的规格……相当猛。  据称,锐龙9 3800X将是16核心32线程,32MB三级缓存,同时基准频率高达3.9GHz,加速最高则可达4.7GHz!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14nm工艺和Zen架构的第一代线程撕裂者旗舰1950X,后者也是16核心32线程,但频率只有3.4-4.0GHz,而热设计功耗高达180W,不知道锐
    2019-05-05 15:20:48
  • SSD降价彻底压垮HDD 机械硬盘份额腰斩
      从西部数据和希捷的第一季度财报来看,机械硬盘出货量双双出现两位数下跌,合起来也不过6500万块左右。  而来自Nidec(日本电产)的财报数据,则继续为HDD雪上加霜。据悉,Nidec是全球最大的硬盘主轴马达供应商,份额超过80%。  Nidec预估,2019年硬盘出货量将从去年的3.76亿块减少到3.09亿块,2020年更是下修到2.9亿块,同比减幅分别高达18%和6%左右。  以用途来看,数据中心、外置硬盘等基本保持稳定,个人电脑(PC)市场的机械硬盘将从1.24亿块爆跌47.6%,达到仅仅6500万块。
    2019-05-05 15:13:30
  • AMD旗舰U命运反转 三代线程撕裂者或跳票
      5月底的台北电脑展上,AMD有望正式推出第三代Ryzen锐龙处理器,基于7nm Zen 2架构,还可能会首次涉足Ryzen 9产品线。  不过,对于高玩以及专业的视频、图形工作者来说,核心数更多的ThreadRipper(线程撕裂者)也许才正中下怀。在今年3月份的投资者会议上,AMD公布的路线图显示,三代锐龙年中推出,接着便是第三代撕裂者。然而在本周的投资者会议上,AMD悄然将撕裂者移除了。  这一变化不禁让人心生困惑,是“临时工失误”?跳票?还是黄了?  新路线图  严格来说,三代锐龙、二代霄龙(Rome)和三代撕裂者共享同一套7nm Die,不存在技术缺陷的说法,可能的解释是产能限制,AMD尚不能就当前的良率对三代撕裂者的上市时间做出明确承诺。毕竟,Rome肯定使用体质最好的核心
    2019-05-05 15:07:54
  • 为什么买大容量的SSD?真的不是因为容量大
      自诞生以来,定位极致性能的影驰名人堂一直保持光鲜不为尘土沾染,对「极致」的充分理解让它至今都是硬件发烧友的「不二之选」。    在3D NAND技术蔚然成风、大容量SSD需求日趋旺盛的时刻,名人堂系列也迎来了全新的HOF M.2,并提供了512GB、1TB和2TB三种超大容量选择。  大容量SSD可以满足我们更多的存储需求,但这显然不是我们购买它的理由。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高性能和长寿命才是大容量SSD真正的优势所在。   对比不同容量的HOF M.2可以看出,容量越大,SSD的连续读写和4K随机读写越快。说明在某种程度下,SSD的性能与容量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造成这样的原因与SSD的闪存芯片数量有关。SSD由闪存构成,同一系列的SSD,容量越大,闪存的数量越多,主控与闪存之间的通道数就越多。 
    2019-04-30 15:54:51
  • 英特尔XE显卡找三星代工:自家10nm太贵用不起
      高性能GPU市场上,目前是AMD、NVIDIA两家玩二人转,AMD这几年份额不断丢失,只能希望今年的7nm Navi能扳回一局了。2020年的时候,GPU市场上格局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变化,因为英特尔明年底也要推出高性能GPU芯片XE了,只不过目前人们对英特尔的XE GPU所知甚少。此前英特尔提到XE GPU的时候都是说会使用自家10nm工艺生产,但是前几天一则消息打破了平静,有分析称英特尔的GPU芯片有可能找三星代工而不是自己生产。为什么英特尔有地球上最好的半导体工艺,GPU还要找别人代工?这可能要跟英特尔自身特点有关了,自家工艺或许是最好的,但是成本也可能是最高的,导致自家生产的GPU缺少竞争力,英特尔要想赢得GPU市场,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  如果没有英特尔GPU业务的负责人Raja Koduri去三星晶
    2019-04-30 14:02:20
  • 神秘十代酷睿曝光 15W硬塞6核心太凶残
      由于种种原因,Intel处理器如今的产品显得相当复杂,而且变数非常大。按照规划,Intel将在今年底最终拿出10nm工艺产品,首发代号Ice Lake(冰湖),但是它至少初期仅限笔记本领域,桌面上还是要继续仰仗14nm。  而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曝料提到,Intel再下一代产品的代号为“Comet Lake”(彗星湖),还是14nm工艺,但是面向主流桌面的Comet Lake-S系列会带来10核心20线程,预计归入十代酷睿序列。  现在,Comet Lake-G系列、Comet Lake-U系列首次曝光,都是热设计功耗15W的低压移动版本,看样子确实属于十代酷睿,因为数字编号都是10xxx系列,第一次升级到五位数。  U系列我们见的多了,针对轻薄本设计,比如现有的Whiskey La
    2019-04-29 15:05:28
  • Intel新BOSS放豪言!最大尴尬终于不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Intel CPU处理器各种缺货让整个行业和众多消费者都苦恼不已,而新官上任的Intel CEO司睿博(Bob Swan)今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承诺:在他任职期间,CPU永远不会再出现缺货问题,制造业务不会拖累消费市场的成长。  眼下对于Intel来说,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快量产并上市10nm工艺产品,Intel今天也再次承诺,Ice Lake处理器会在年底购物季期间如期推出(尽管暂时没有桌面产品)。  不过,10nm拖了这么久,一时半会显然不可能成为主力,14nm或许在很长的时间里仍将是Intel最为仰仗的工艺,所以Intel也在持续加大对于14nm的投入,不断扩充产能,昨日泄露的路线图也显示,在桌面市场上,Intel未来两年仍然会主打14nm。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在财报发布后的表态,
    2019-04-29 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