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GB固态硬盘已跌至均价 预计年底将跌至350元
      SSD,还是放心大胆地买起来吧。  来自TrendForce的统计分析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将是PC客户端SSD产品价格的第六次连降,其中SATA SSD环比将下滑15~26%,PCIe SSD更是会下滑16~37%。  目前,TLC闪存的256GB SATA3 SSD和PCIe高速型已几无价差,512GB同样如此。   分析预测,年底前,512GB和1TB SSD每GB的价格会降低到0.1美元,即前者350元左右,后者700元左右。  另外,大容量SSD价格的下探也将掀起普及风暴,使得512GB容量取代128GB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紧随其后的是256GB。去年,笔记本市场SSD的搭载率超过了50%,今年底将达到60~65%。
    2019-05-10 12:34:35
  • 玩电脑就要简单一点,影驰驱动管家帮你搞定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简单一点”总是受人喜爱的。人生如此,生活如此,PC电脑亦是如此。   【影驰驱动管家】致力于为影驰用户提供最便捷的全方位服务,一站式的资源整合,也为新手玩家们省去了诸多的麻烦。想要感受贴心小棉袄的影驰用户,一定要试一试哦~  下面便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款软件的下载方式与具体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进入影驰官网(http://www.szgalaxy.com/__ZH_GB__),下载影驰驱动管家(GalaxDriver),点击【服务支持】→【驱动下载】。    进入页面后,可以看到【影驰驱动管家(GalaxDriver)】这一选项,点击进入下载界面。    下拉到页面底端【点击下载】,下载成功后安装即可。    【影驰驱动管家】一共分为3个模块,分别是
    2019-05-10 16:48:37
  • 三代桌面锐龙上16核稳了:ES片4.2GHz 7nm镇压功耗
      12核的锐龙3000系列桌面处理器看来只是开胃菜。  爆料人APISAK发现了基于Zen 2架构的AMD ES工程片出现在了基准测试库中,虽然跑分情况暂未公布,不过倒是有一些技术规格信息。  这颗处理器拥有多达16个物理核心,基础频率3.3GHz,加速频率4.2GHz,匹配的是X570主板。显然,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一颗“线程撕裂者”三代产品,而是实打实的AM4接口的锐龙3000。    需要注意的是,ES片的频率仅仅只能做参考之用,距离正式型号往往会存在变化的可能。  即便如此我们不妨拿一颗AMD现役的16核、即Ryzen Threadripper 2950X来比较看看,后者正式频率为3.5GHz /4.4GHz,可是功耗高达180W。理论上,Ryzen 3000的TDP不会超过130
    2019-05-10 12:28:31
  • Ryzen 9 3800X/3850X曝光:7nm工艺16核心主频最高5.1GHz
      AMD无疑即将推出最新的第三代Ryzen系列处理器,此前有消息称第三代Ryzen将在2019年台北电脑展上发布,当然也有可能在随后的E3展会上发布。  据此前报道,第三代Ryzen 5系列将是8核16线程处理器,Ryzen 7系列将是12核24线程处理器,而旨在与i9竞争的全新的Ryzen 9系将会是16核32线程处理器。  近日,有外媒爆料了Ryzen 9系列的最新消息,外媒称,Ryzen 9系列将包含2款产品,分别是Ryzen 9 3800X与Ryzen 9 3850X,两款处理器均为16核32线程核架构。  其中Ryzen 9 3800X基础频率为3.9GHz,睿频频率为4.7GHz,TDP为125W。  而Ryzen 9 3850X基础频率为4.3GHz,睿频频率为5.1GHz,TDP为135W。 
    2019-05-10 12:26:10
  • 三星将宣3nm以下工艺路线图 挑战硅基半导体极限
      在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上,台积电TSMC是全球一哥,一家就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份额,而且率先量产7nm等先进工艺,官方表示该工艺领先友商一年时间,明年就会量产5nm工艺。在台积电之外,三星也在加大先进工艺的追赶,目前的路线图已经到了3nm工艺节点,下周三星就会宣布3nm以下的工艺路线图,紧逼台积电,而且会一步步挑战摩尔定律极限。  在半导体工艺上,台积电去年量产了7nm工艺(N7+),今年是量产第二代7nm工艺(N7+),而且会用上EUV光刻工艺,2020年则会转向5nm节点,目前已经开始在Fab 18工厂上进行了风险试产,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商业化量产。  明年的5nm工艺是第一代5nm,之后还会有升级版的5nm Plus(5nm+)工艺,预计在2020年第一季度风险试产,2021年正式量产。  三星这
    2019-05-10 12:24:30
  • SK Hynix出样96层堆栈QLC闪存 硬盘容量大幅增加
      NAND闪存价格从2018年初到现在已经连跌6个季度了,厂商一方面在削减产能以控制供需情况,另一方面也在加强低成本的NAND闪存开发,今年就会开始从TLC闪存向QLC闪存转变。SK Hynix去年底宣布了96层堆栈的QLC闪存,号称是首个4D NAND闪存,今天该公司宣布正式出样96层QLC闪存,核心容量1Tbit。  对于NAND闪存,大家都知道有SLC、MLC、TLC及QLC之分,每种类型的闪存中存储的电荷位数分别是1、2、3、4,所以QLC闪存的容量更高,成本更低,不过QLC闪存的电压控制也更复杂,导致写入速度变差,可靠性也会降低。  尽管如此,由于QLC闪存在容量、成本上的优势,三星、美光、东芝、西数、SK Hynix、Intel等公司还是要力推QLC闪存,而且普遍会用于90+堆栈的新一代NAND闪
    2019-05-10 12:14:34
  • 传Intel处理器国行将涨价20%以上 9900K价格破5K
      今天的投资者会议上,Intel公布了未来三年的处理器/工艺路线图,10nm处理器已经准备到第二代Tiger Lake处理器了,今年、明年各有一款10nm处理器。不过今天又有一个惊天噩耗传来,消息称Intel两大国行代理商联强、英迈即将针对国行处理器调整价格,涨幅不不低于20%。    现有的Intel处理器中还是14nm工艺的,包括酷睿八代及酷睿九代,去年Q3出现过14nm产能不足导致处理器涨价了一波,散片价格现在也没恢复过来。前不久Intel又发布了25款酷睿九代处理器,包括低端的奔腾、赛扬、酷睿i3以及T系列低功耗产品,补全了酷睿九代产品线。    这段时间以来Intel的处理器八代及九代酷睿处理器价格已经稳定了很多,F系列无核显的处理器的性价比还算不错,比如酷睿i5-9400F只要1299元,只不过好
    2019-05-10 12:10:49
  • 对决Intel 7nm EUV工艺 台积电2021量产5nm Plus工艺
      Intel今天在投资者会议上公布的工艺路线图显示2021年将推出7nm工艺,而且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使用EUV光刻的工艺节点,目标是迎战台积电的5nm工艺。Intel在工艺上“追赶”台积电,但是台积电不会原地等着,实际上2021年Intel 7nm工艺问世的时候,台积电已经准备第二代5nm工艺——5nm Plus(N5+)工艺了,同时具备性能及能效上的优势。    在半导体工艺上,台积电去年量产了7nm工艺(N7+),今年是量产第二代7nm工艺(N7+),而且会用上EUV光刻工艺,2020年则会转向5nm节点,目前已经开始在Fab 18工厂上进行了风险试产,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商业化量产。  明年的5nm工艺是第一代5nm,之后还会有升级版的5nm Plus(5
    2019-05-10 12:09:06
  • 一季度AMD逆袭 x86处理器市场的份额提升至13.3%
      自2017年首次推出后,基于AMD Zen架构的Ryzen锐龙处理器在市场上的表现越发抢眼,14nm、12nm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代,即7nm Zen 2。  来自市调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结束后,AMD在x86处理器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去年底,这一数字是12.3%,Q1后小幅提高至13.3%。要知道,1年前,AMD的份额还仅仅8.6%。由于x86只有AMD和Intel两个主要玩家,此强就意味着彼弱,Intel遭持续收割。  具体到桌面平台,AMD的份额为17.1%,笔记本市场份额为13.1%,服务器市场为2.9%,同比均实现增长。    事实上,在局部市场,比如德国、卢森堡等,AMD锐龙的销量已连续多季度压制Intel,成为用户DIY的首选。  就目前的爆料,Ryze
    2019-05-10 12:07:07
  • Intel提醒你该换主板了 400/495芯片组曝光
      Intel九代酷睿已经在桌面、笔记本全面铺开,而根据路线图,接下来笔记本会迎来10nm工艺的Ice Lake(冰湖),桌面上则是Comet Lake(彗星湖),可能继续14nm,按照Intel如今的家族划分方式应该都会列入第十代酷睿。  近日,Intel发布了10.1.18010.8141版服务器驱动,其中第一次提到了400系列、495系列芯片组,将会分别搭档Comet Lake、Ice Lake。  Intel目前的主板芯片组是300系列,演进到400系列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针对Ice Lake单独来一个495就很别致了,可能因为配合的是不同工艺架构的处理器,芯片组也相差很大。  至于Comet Lake处理器、400系列主板的组合是否延续LGA1151接口,是否兼容现有平台,目前还不得而知,Intel可
    2019-05-09 14: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