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 12代酷睿U系列花开两朵:轻松超越苹果M1
    Intel 12代酷睿已经全面问世,产品线相当齐备,尤其是在笔记本移动端,除了新增准标压高性能的P28系列,传统的低功耗U系列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第一次明确划分为U15系列、U9系列。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在以往,Intel移动处理器产品中也有类似U9系列这种超低功耗的,但这次,U15系列、U9系列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从设计到规格再到定位,都有各自明确的方向。U15系列采用了和H45、P28系列相同的BGA Type3封装,尺寸为50×25×1.3毫米,笔记本厂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到统一,只做适当调整即可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降低成本。当然,U15系列只是封装不变,内部架构、规格、特性已经和H45、P28系列完全不同。U15系列基础功耗是15W,最高睿频功耗则开放到了55W,因此只要厂商愿意,完全可以在体积、
    2022-03-11 13:45:06
  • AMD锐龙7 5800X3D上市就能用:X570主板新版BIOS已准备就绪
    据外媒报道,华硕和微星已经完成了部分X570主板的BIOS固件,为AMD即将推出的锐龙7 5800X3D做好支持准备,也侧面证实了最早在4月20日上市的传言。据悉,华硕为ROG Crosshair VIII系列的推出了新版BIOS固件,包括Dark Hero、Impact 和 Extreme子型号,用户可以直接在官网支持页面即可获得。微星也会为自家的X570 Godlike、X570S Ace Max 和 X570S Torpedo Max主板推出支持BIOS固件,目前还没正式放出,预计在锐龙7 5800X3D正式上市后同步推出。不过,针对非X570芯片组的主板是否会支持锐龙7 5800X3D还不确定。 据悉,这款AMD将要推出的新款锐龙7 5800X3D,在锐龙7 5800X在原有32MB三级缓存的基础上堆叠
    2022-03-11 13:43:28
  • 满血16核24线程 酷睿i9-12900HX偷跑:单核第三 多核看齐5950X
    Intel的12代酷睿移动版处理器已经有U/P/H三个系列了,最多14核20线程,跟桌面版还还有点差距,这个要等Alder Lake-HX系列了,满血16核24线程,旗舰酷睿i9-12900HX也偷跑了,GK5单核跑分能到世界第三,多核看齐锐龙9 5950X。此前我们报道过,Alder Lake-HX很可能是基于桌面版的Alder Lake-S处理器,支持8个Golden Cove性能核、8个Gracemont效能核,30MB缓存及32EU的Xe核显,但插槽会变成BGA1964-ADL-S,毕满血8+8架构对供电的要求也更高了。Alder Lake-HX的功耗不确定,极有可能是传闻中的55W,毕竟45W TDP的话性能限制比较高。 现在联想一款笔记本新品LENOVO 82TD出现在了GK5数据库中,显卡是RTX
    2022-03-11 11:08:50
  • AMD躲过一劫!Intel、ARM处理器曝出新漏洞:12代酷睿中招
    前几年中处理器行业爆出了一波安全漏洞,其中熔毁meltown及幽灵spectre波及最广,现在这些安全事件还没完,Intel及荷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类似的漏洞,其中Intel及ARM处理器大量中招,不过AMD又躲过一劫,没受影响。根据Intel发布的消息,这次发现的漏洞为分支历史注入 (BHI)类似于幽灵漏洞,也是一种推测攻击,而且可以绕过Intel eIBRS 和 Arm CSV2,后两个是两家公司针对幽灵漏洞推出的补丁,该攻击可以读取处理器内核的数据,从而访问敏感信息。这个漏洞影响有多大?Intel这边从Haswell架构的酷睿4000系列以来的几乎每一代处理器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包括最新的12代酷睿,只有低端的ATOM处理器除外。ARM这边也同样影响广泛,Cortex和Ne
    2022-03-11 10:03:04
  • AMD杀疯了!一口气上10款新锐龙 Zen3+Zen2倾巢出动
    Intel 12代酷睿势如破竹,AMD Zen4架构的锐龙7000系列还要一段时间,因此现阶段仍要靠Zen3架构打天下,甚至Zen2也要继续卖力。近期陆续有消息显示,AMD在准备多款65W TDP的新锐龙,加上堆叠缓存的高端锐龙7 5800X3D,一共有7款之多。但根据最新曝料,AMD还有3款新锐龙,包括锐龙7 5700、锐龙3 5100、锐龙7 4700,这样一来手头待发的总计多达10款.Zen3架构的有七款,又分为两种核心,一是锐龙5000系列的Vermeer,二是锐龙5000G系列的Cezanne,也就是来自移动端锐龙5000H/U系列,但屏蔽GPU。Zen2架构的有三款,都基于Renoir核心(也叫Renoir-X),也就是锐龙4000G/H/U系列的,这是屏蔽GPU,核心、频率、缓存什么的都和对应的锐
    2022-03-11 09:55:13
  • “3nm”工艺超越AMD+台积电 Intel放言2年后全面领先
    在前不久的投资者会议上,Intel推出了最新的CPU/GPU及工艺路线图,要在4年内掌握5代CPU工艺,技术上非常激进,现在Intel CEO基辛格更是自信喊话,2024年的Intel 3工艺节点上,不仅是领先AMD,顺道也超越台积电成为代工技术最好的公司。在日前的摩根斯坦利大会上,Intel CEO基辛格谈到了公司的先进工艺及处理器产品的发展进度,再次重申了对未来几代工艺的信心,表示有2个团队分别开发Intel 4/3工艺及20A/18A工艺,进展很顺利。基辛格还谈到了具体的产品时间表,主要是针对服务器级处理器,其中Sapphire Rapids推出时,基辛格认为AMD会不得不做出回应,它跟AMD的EPYC处理器会是一场差距很近的竞赛。再往后就不一样了,等到Intel推出Granite Rapids和Sier
    2022-03-11 09:25:11
  • CPU和硬盘真有共同点!一文读懂
    如果我说CPU和机械硬盘有一个共同点,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骗你?其实CPU和机械硬盘还真的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表面设计了开孔,而且这个小孔的作用还都一样,就是平衡气压。 如果用过775之前的英特尔CPU,就会注意到CPU的顶盖上有一个小小的圆孔,有些CPU上甚至会有两个,这个小圆孔可不是方便你做钥匙扣的。 CPU的芯片和顶盖并不是一体的,顶盖起到散热和保护的作用,而粘贴顶盖的胶水需要加热,没有开孔的话,加热时顶盖内部的空气膨胀,就会导致胶水溢出,也会影响顶盖的平整,所以开孔是为了平衡温度变化是顶盖内外的气压差。 我们在现在的CPU顶盖上看不到小孔,是因为小孔移到了别的地方,也就是顶盖和基板之间会有一小端是没有密封胶的,这一段就起到了小孔的作用,虽然形态不再是圆形,但同样以开孔的形式实现了同样的目的。所以CPU上有
    2022-03-10 17:02:28
  • Mac mini要用!苹果自研芯片M2曝光:效能超越Intel
    3月10日消息,昨天苹果发布了搭载M1 Ultra芯片的Mac Studio,这是苹果M系列最强处理器。和竞品对比,苹果表示M1 Ultra比16核的桌面CPU更强,功耗低100W,而60W功耗下比i9-12900K领先90%。而GPU对比RTX 3060 Ti,功耗只有1/3,低200W,但性能却更强。在M1 Ultra之后,苹果正在紧锣密鼓准备M2系列芯片。之前业内人士@手机晶片达人表示,M1 Ultra效能远超Intel,下半年要发布的M2芯片效能毫无悬念地超越Intel,这不免让人对苹果M2多了一份期待。 据报道,苹果正在开发两款Mac mini设备,一款搭载苹果M2芯片,一款搭载苹果M2 Pro芯片。据爆料,经过重新设计的Mac mini代号为J473,搭载苹果M2芯片,这颗芯片采用八核心设计,有四颗
    2022-03-10 14:22:52
  • 100MB缓存的锐龙7 5800X3D首次现身:阉割超频
    年初,AMD发布了一款特殊的锐龙7 5800X3D,在锐龙7 5800X在原有32MB三级缓存的基础上堆叠了64MB 3D V-Cache,再加上4MB二级缓存,总计多达100MB,号称游戏性能可提升平均15%、最多40%。根据最新消息,锐龙7 5800X3D有望在4月20日最终上市,现在我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实物(来自B站用户老弟一号): 嗯,和平常的锐龙5000系列并没什么不同,这是型号标识变了而已。不过意外的是,曝料显示锐龙7 5800X3D并不支持超频。缓存是相当消耗空间和功耗的,锐龙7 5800X3D为了维持105W的热设计功耗,已经将频率从3.8-4.7GHz降低到了3.4-4.5GHz。之所以限制超频,想来还是出于功耗控制的考虑,避免失控。即便如此,锐龙7 5800X3D也有望挑战i9-12900K
    2022-03-10 14:15:44
  • 紫光国微加入中国RISC-V联盟:国产芯片新机遇
    今天,紫光国徽宣布,凭借在智慧芯片领域积累的深厚实力,近日正式成为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会员单位,推动建立世界共享的开源芯片生态。据了解,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英文缩写为CRVA),旨在召集从事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围绕RISC-V指令集,以促进开源开放生态发展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图推动协同创新攻关,促进RISC-V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推进RISC-V生态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核心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工艺技术等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一直以来,我国想要自主研发芯片,几乎无法摆脱欧美专利的束缚,而RISC-V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开放,使用者无需支付授权费用。RISC-V架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2022-03-10 09: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