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笑“胶水多核”:单芯处理器快走到尽头了
    苹果公司发布的 M1 Ultra再次让爱好者和分析师感到惊讶。因为这个芯片是 M1 Max 的一种变体,可以有效地将两个芯片融合为一个,让双芯片设计被软件视为单个硅片。Nvidia在2022 年 GPU 技术大会上发布了类似的消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宣布公司将把公司的两个新 Grace CPU 处理器融合到一个“超级芯片”中。这些公告针对不同的市场。苹果将目光投向了消费者和专业工作站领域,而英伟达则打算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展开竞争。然而,目的上的分歧只是突显了迅速终结单片芯片设计时代的广泛挑战。多芯片设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个想法在过去五年中迅速流行起来。AMD、苹果、英特尔和英伟达都不同程度地涉足。AMD通过其 EPYC 和 RYZEN 处理器追求小芯片设计。英特尔计划效仿 Sapphir
    2022-04-07 11:42:24
  • CPU极限频率是多少?100万GHz:比酷睿快上20万倍
    今晚Intel的酷睿i9-12900KS处理器就要开卖了,这款CPU最大的卖点就是高达5.5GHz的频率,也是目前消费级CPU中的王者,那大家是否疑问过CPU的频率最高能到多少呢?很多老鸟可能还记得AMD及Intel曾经在CPU频率上展开竞赛,P4时代Intel许诺要推出首款4GHz的CPU,但最终没能实现,以致于当时的CEO贝瑞特下跪道歉。如今十多年过去了,CPU的最高频率其实也没提升多少,高端酷睿才刚刚超过5GHz,AMD那边的还要再差一点,不过现在的CPU都是多核架构了,频率提升难度跟之前单核是不同的。曾经有人憧憬过CPU频率提升到10GHz水平,只不过这个实现起来很难,但它肯定不是CPU频率的极限,现在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的研究给出了更准确的结果。来自格拉茨科技大学的团队研究了当代芯片中的晶体管的开关速
    2022-04-07 11:40:59
  • 不学Intel AMD谈大小核x86设计:Zen大核极具弹性
    虽然移动平台的大小核架构使用多年了,不过x86平台去年才随着Intel发布12代酷睿开始首次支持大小核设计,Alder Lake这一代最多8+8核心,今年的13代酷睿则会发展到8+16架构,小核心数量翻倍。Intel首发大小核架构之后,AMD会如何做?该公司全球技术营销总监 Robert Hallock日前在采访中回应了这一点,指出了AMD与Intel在CPU架构上的区别,以及AMD为什么坚持做大核CPU的原因。 据他所说,Intel在Skylake(6代酷睿)及之后的CPU中一直坚持这种内核,随着核心规模的扩大,芯片尺寸也受到了限制,所以Intel已经很难继续增加大核心数量。至于AMD,Robert Hallock表示AMD的Zen架构扩展性更好,因为AMD使用了小芯片设计,核心更小,提升CPU核心
    2022-04-06 13:18:50
  • 国产芯片厂首次加入 由AMD、Intel等组建封装技术联盟
    芯原股份是国内领先的芯片IP服务商,该公司日前宣布宣布正式加入UCIe产业联盟。Chiplets小芯片封装(也有翻译称之为芯粒)技术是近年来的热门,将不同IP模块封装在一起可以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此前AMD及Intel等公司还组建了UCIe产业联盟,现在芯原股份也加入了该联盟,成为第一个加入的国产芯片厂商。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加入该组织的企业,芯原将与UCIe产业联盟其他成员共同致力于UCIe 1.0版本规范和新一代UCIe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为芯原Chiplet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今年3月,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产业联盟由日月光、AMD、ARM、Google Cloud、Intel、微软、高通、三星和台积电十家公司正式成立,联盟成员
    2022-04-06 09:59:43
  • AMD新款锐龙3 5125C处理器曝光:Zen3架构、3GHz 4核
    近日,AMD新款锐龙3 5125C处理器在Geekbench上现身,这款处理器采用4核规格、主频3GHz、8MB三级缓存。估计是为新款Chromebook准备的。2020年,AMD推出专为ChromeBook产品设计的锐龙/速龙处理器,采用12nm工艺的Zen+架构,4核8线程。最高版本为锐龙7 3700C,4核8线程,能耗为15W,Vega 10核显;锐龙5 3500C同为4核8线程,Vega 8核显;锐龙3 3250C采用了14nm的Zen架构,2核4线程。最新的锐龙5000C系列处理器性能提升巨大,采用了Zen3架构,这会为Chromebook提供更高的性能。从现在AMD的产品布局来看,Intel酷睿处理器尽管给到了一些压力,但显着后继乏力,AMD方面也不紧不慢的推出新品,不过,传闻中的Zen4架构处理器
    2022-04-06 09:52:57
  • 最便宜6核Zen3新U AMD锐龙5 5500性能跑分揭晓:不及5600G
    3月中旬,AMD发布6款锐龙新U,其中包括3款Zen3和3款Zen2产品,Zen3序列中最入门的是锐龙5 5500。日前,Benchleaks挖到了锐龙5 5500的Geekbench跑分成绩,并和可能要遭遇的市场竞品做了对比,结果如下: 和当前主要的几款6C12T处理器相比,锐龙5 5500并不能讨到一点优势。具体来说,5600G比5500单线程快4.4%、多线程快1.3%;5600X比5500单线程快12.3%、多线程快9.3%;Intel i5-12400单线程比5500快20%、多线程快17.2%。猜测可能是因为其设计最高频率4.2GHz是几款中最低的缘故(基频3.6GHz也较低),另外有说法是锐龙5 5500的核心实际上基于移动版Cezane而来,顺手还把PCIe 4.0也砍了。再回到售价,海外市场,
    2022-04-02 15:15:22
  • 先进工艺只占中芯国际15%营收 专家表态:90nm以上工艺依然重要
    前两天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发布了2021年报,营业务收入350.8亿元,同比增加30%。107.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5倍,毛利率为30.8%,同比增加7.2个百分点。根据中芯国际的数据,从技术节点来看,代表先进制程工艺的FinFET/28纳米,去年为中芯国际贡献了15.1%的收入,去年这个数字是9.2%。目前贡献绝大多数营收的还是成熟工艺,55/65纳米占到中芯国际总收入的29.2%,排名第一。0.15-0.18微米则以28.7%的收入占比,排名第二。对于中芯国际不同工艺的营收情况,看懂研究院分析师、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PC等一些高性能计算场景。绝大部分芯片的应用场景,成熟工艺已经足够使用,“很多物联网芯片都是使用4
    2022-04-02 13:05:26
  • 自研架构开发、7nm工艺!壁仞科技宣布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成功点亮
    4月1日壁仞科技宣布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一次点亮成功。据介绍,BR100系列基于壁仞科技自主原创的芯片架构开发,采用成熟的7纳米工艺制程,并结合了包括Chiplet(芯粒技术)等在内的多项业内前沿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技术,具有高算力、高能效、高通用性等优势。 目前,围绕BR100系列通用GPU芯片的测试与调优等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在核心性能设计标准上,BR100系列直接对标国际厂商近日发布的最新旗舰产品。与此同时,壁仞科技也在持续打造完备、易用的软件平台,构建技术生态。在完成相关后续工作后,搭载壁仞科技BR100系列通用GPU芯片的计算产品,将正式面向市场发布。壁仞科技此前曾表示,业内人士分析,壁仞科技的首款通用GPU——BR100,性能参数直接对标当前国际最领先的同类产品,也是国内首款真正具有国际竞
    2022-04-02 12:43:07
  • 光刻机“电老虎” 中芯国际一年耗电29亿度:不到台积电零头
    芯片制造是公认的高科技,但是这也是个非常消耗电力及水力的行业,其中的关键设备光刻机就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EUV光刻机一天就能耗电3万度以上,导致晶圆生产中电费都是高成本的存在。那国内最大的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到底有多耗电呢?该公司日前也发布了企业责任报告,公布了2021年度的能耗情况,具体如下:2021年,中芯国际能源消耗总量为2,887.69百万千瓦时,能源消耗强度为12.77千瓦时 /8 吋晶圆当量-光罩数,与 2020年基本相当。直接能源消耗量为 165.28百万千瓦时,消耗密度为0.73千瓦时/8吋晶圆当量-光罩数;间接能源消耗量为2,722.41百万千瓦时,消耗密度为 12.04千瓦时/8吋晶圆当量-光罩数。 简单来说,中芯国际去年的总能耗大概是28.9亿度电,其中直接的电力消耗大概是25亿度电,虽然
    2022-04-01 08:43:31
  • 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报:晶圆代工营收316亿
    今日晚间,A股芯片一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业绩,收入约54.43亿美元(约合3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3%,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49.82亿美元(约合3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年内利润约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基本每股收益0.22美元。公告指出,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本年销售晶圆的数量增加、平均售价上升和产品组合变动。销售晶圆的数量由上年569.9万片约当8吋晶圆增加18.4%至本年674.7万片约当8吋晶圆 。平均售价(销售晶圆收入除以总销售晶圆数量)由上年610美元增加至本年738美元。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各地区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业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64.0%,北美洲业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22.3%,欧洲及亚洲业务收入占业务收
    2022-03-31 1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