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D准备要降价了?西数96层3D NAND芯片已发货!
      据西部数据介绍,目前的第四代Bics4 3D NAND闪存进展相当快,而且已经出货给特定的零售客户了,其他的存储设备SSD、U盘、存储卡等等也将要步入了。  西数与东芝研究了Bics4 技术,当中采用了96层的堆叠技术,而这可以制造TLC、QLC NAND闪存颗粒了。  据西数去年的说辞,96层堆叠闪存初期用来制造3D TLC闪存,单Die容量256Gb(32GB),当在良品率达到更高之后,就换转入3D TLC,最终目标是制造3D QLC颗粒,并且容量可达1Tb(128GB)的单颗颗粒。  西数和东芝其实去年也宣布过单Die容量为768Gb(96GB)的Bics3 64层堆叠3D QLC颗粒,并且有可能会在96层QLC之前上市。  QLC闪存可以说保存4比特数据,相比TLC多了三分之一的空间,有利于做大容量
    2018-05-30 11:06:06
  • 七彩虹ComputeX 2018前夕发布BOOST系列高性能SSD
      七彩虹(COLORFUL)作为老牌国内的主板显卡提供商,旗下SSD产品线今年大发威,继刚发售完960GB SSD和 M.2 NVME SSD之后,ComputeX 2018前夕又发售一款1TB容量的SSD,欲抢这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容量锤子手机的风头。  此款SSD命名为SL500 1TB BOOST,从过往发布的产品来看,SL表示旗下SATA接口产品,500表示的是大容量,而BOOST是表示新性能为核心的系列。SL500 1TB BOOST新包装和新外观SL500 1TB BOOST拆解图  SL500 1TB BOOST采用新的包装设计,BOOST中间的两个O连到一起,代表着无穷大的符号,而口号是Power · Infinity,也点题了无穷大这个概念,意味着巨大的存储空间。  从产品上看
    2018-05-29 16:36:40
  • 锐龙7 2700X正面硬刚i7 8700K!史诗级对抗评测
    [page]最强对抗,必有胜者![/page]  多年来一直在激烈对抗的两家处理器制造商AMD与Intel,至今依然在市场上水生火热比拼着。Intel在去年推出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可以说被媒体们吹上了天,“不再继续挤牙膏”成为热词,而核心数、线程数都得到了提升,时钟频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睿频更高,那时被誉为最强的处理器系列。  当然,也正是AMD发布了锐龙系列处理器,给了Intel十足的压力,逼得直接掏出压箱王牌,Core i7提升至6核12线程、Core i5提升至 6核6线程、Core i3提升至4核4线程,并且整个系列的频率上升很多。升级至此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抗衡锐龙处理器,并且想超越它。  然而AMD并没有为此放弃继续前进的脚步,直至今年4月19日推出了第二代锐龙系列产品!改变
    2018-05-31 21:02:25
  • 该死的内存条!不用等了 今年是没指望降价了!
      目前来说,其实内存价格都在500元左右的大关,运气好的朋友估计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但要以之前的250左右的价格收入囊中,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据南亚科技估计,全球市场对目前的内存颗粒需求都在上升,并且今年将有可能大幅增长22%!在这种局面下,对于内存颗粒产商来说显然是好消息,并且南亚科技在2017年中取得更大的利润。对于目前的智能手机来说,内存颗粒需求量也更加旺盛,这也导致供不应求的原因之一。  要说产商没有提高更多的产能,其实并不确切,巨头们也疯狂在造工厂并且正在提高产能,但主要的还是在为制程技术提升做功课,没办法将重心全部放在提高“内存颗粒”产能上,而且大多厂商都打打算在2019年进行量产。3DM硬件频道点评:  对于目前内存颗粒市场而言,三星的占有率达到了56.5%的恐怖数值,其
    2018-05-29 11:10:03
  • intel还能赶上?AMD 7nm Zen2被曝12核心起步!
      从目前局势来看,intel阵营还在琢磨着14nm制程,而即将推出的下一代酷睿产品依然是采用的14nm制程,他们计划是2019年在推出10nm制程,14nm还得玩完这年,现在唯一一个10nm处理器居然是第八代酷睿的移动平台——i3 8121U,目前联想ideapad 330搭载了此处理器,intel还是低调发布的这款处理器。(ps:这处理器仅仅只是五年前i3 6006U的两倍性能..)  话说回来,intel面临此情况确实棘手,而对手AMD却是顺风顺水,如有神助。据官方的说辞,推出(Zen+)后,7nm的Zen 2处理器与MI 25(Vega Refesh)架构都已经设计完毕了,预计年底开始试样。  说到这,笔者不得不提一下Zen 2与Zen 3的架构改进,从图上可以看到,外媒报道出的
    2018-05-28 09:27:49
  • R7 2700X+DDR4 4600Mhz内存,游戏性能直接起飞!
    [page]处理器介绍[/page]  随着制造工艺的日渐成熟,内存频率也在不断提高。DDR4内存是新一代的内存规格,目前主要频率有2133MHz、2400 MHz、2800 MHz、3200 MHz,而现在最高更是达到了4600Mhz的超高频率!  这么多的频率到底如何选择,内存频率的高低对游戏性能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油管热门视频博主——For Gamers的游戏实测结果!  处理器参数:  Ryzen 7 2700X:CPU主频3.7GHz,动态加速频率4.3GHz,8核心16线程,三级缓存16MB,TDP 105W。[page]游戏实测结果(搭配1080Ti显卡)[/page]  《刺客信条》:  《堡垒之夜》:  《守望先锋》:  《绝地求生》:  《孤岛惊魂》:  
    2018-05-28 01:41:47
  • HyperX Predator掠食者DDR4 RGB内存全新上市!
      2018年5月23日北京讯,金士顿旗下高端电竞品牌HyperX今天宣布,拥有行业领先红外同步专利技术的Predator掠食者DDR4 RGB版骇客神条(HyperX)产品今天正式上市。Predator掠食者DDR4 RGB版骇客神条支持英特尔XMP配置文件,并针对Intel最新芯片组进行优化,这款产品目前拥有单条8GB、双条16GB和四条32GB的套装组合供用户选择。  金士顿大中国区内存产品经理汤箫吟谈到:“我们很高兴又迎来了HyperX内存系列产品的新成员,这款全新上市的Predator掠食者DDR4 RGB版骇客神条采用了独特的红外同步技术RGB灯带,为内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RGB照明方式。对于游戏玩家和超频玩家,通过双条16GB和四条32GB的内存套装,能够全面增强个性化的视觉体验&rdq
    2018-05-25 16:47:08
  • 三星公布5nm、4nm、3nm制程 更换新晶体管架构
      在美国举行的SFF 2018 USA三星制程讨论会上,三星全面公开宣布5nm、4nm、3nm未来制程计划,直达物理极限!并且高性能低功耗相互兼顾。  7LPP(7nm Low Power Plus)是属于三星首次将在该项目中使用EUV极紫外线光刻技术,并且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投产,而关键部分IP正在研发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  5LPE(5nm Low Power Early)不仅7nm即将进行,三星还将目光放至未来,在原有的7LPP基础上继续创新,进一步缩小晶片核心面积,并且拥有更低的功耗。  4PE/LPP(4nm Low Power Early/Plus)通过FinFET立体电晶管技术,结合5LPE制程的成熟技术,让晶体面积更小化,性能更高。达到能够高良率量产。  3GAAE/GAAP(3nm Gate
    2018-05-24 11:10:09
  • 金士顿Canvas Go系列存储卡新增256GB大容量规格
      2018年5月17日北京讯,全球存储领袖金士顿今日宣布,Canvas Go系列存储卡正式推出256GB的大容量产品。  随着Canvas Go 256GB容量存储卡的推出,Canvas系列存储卡已覆盖了从32GB到512GB的容量,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无论对于个人用户还是专业用户,金士顿Canvas系列存储卡都是最佳的存储介质。该系列存储卡无论在可靠性、便携性和性能上都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其中,Canvas Go存储卡具备高达90MB/s和45MB/s的UHS-I U31级别读写速度,非常适合采用1080p或4K格式拍摄的专业摄影人员,完美匹配单反相机、无人机和运动摄像机进行使用。  Canvas系列存储卡用户可以享受终身质保服务和免费的技术支持,以及金士顿产品优异的可靠性保证。 更多
    2018-05-24 11:02:42
  • 三星欲夺台积电订单 计划今年内开始生产7nm晶片
      目前三星已经宣布了很快将会用7nm技术支援CPU,也是欲想从台积电手中抢夺一些订单,今年也会使用新技术,为明年客户批量生产。  去年的三星晶片销售首次超过了Intel,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现在三星野心很大,想为更多的企业制造芯片,例如苹果、高通等。而台积电整个订单的流程是,企业巨头自己设计晶片,然后将订单交付给台积电制造,交付时在验收一下情况,注重工厂技术是否先进等等。  可以说发展了近50年,晶片现在越来越低迷,缩小晶片电路的宽度越来越难,而主要制造厂商们都是通过“极紫外线光刻”技术来创造希望的,但是努力近10年,厂商们依然还是无法让技术更加完美。  ASML Holding NV是主要的EUV光刻机器供应商,而三星相信它已经相信它设备已经足够让产量提升至大规模生产的水平。三星
    2018-05-23 15: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