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放言要将PC BIOS系统淘汰 结束一个时代!
      Intel已经决定要将PC BIOS淘汰掉,在2020年之前,彻底处理掉PC BIOS。再另一方面将全力支持UEFI,这也意味着之前用的PC BIOS全面结束,步入UEFI时代。  说起BIOS那是很久远的故事了,在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PC,当时BIOS就是PC最主要的部分,BIOS全称为BasicInput/Output System,一小段代码植入到PC主板上,负责处理硬件的基本初始化、启动任务。当我们启动PC时,首先就是BIOS检测硬件,检查完之后就会加载操作系统,运行系统。然后提供一些基本系统服务,比如接收键盘输入指令,在屏幕、硬盘上阅读/书写内容。  还记得这BIOS吗,基本上在笔者上学时期,为了刷PC系统,必定会进入到的界面,懵逼无数次,重启无数次。  为了在2020年彻底淘汰BIOS,
    2017-11-27 10:59:58
  • 最低CL17时序!芝奇发布高端发烧级DDR4-4266MHz
      近日,芝奇发布了高端发烧级内存条,最高频率可达4266MHz,速度惊人,内存芯片采用的是三星原产的BB-die IC颗粒,也是全球首款频率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这款高端发烧级的内存条专门为 Intel Coffee Lake、Z370平台而优化的。  我们先来说说内存时序的问题,通常内存时序(Memory timings或RAM timings)是描述内存性能的四个参数:CL、TRCD、TRP和TRAS,单位为时钟周期。它们通常被写作四个用破折号分隔开的数字,例如7-8-8-24。有时还会加入第五个参数:Command Rate(命令速率),通常为2T或1T。  这些参数指定影响着随机存储器速度的潜伏时间(延迟时间),较低的数字通常意味着更快的性能,换句话说延迟降低了,决定系统性能的最终元素是实际的延迟时间,
    2017-11-27 10:59:43
  • 同样是闪存 为何TLC闪存更受3D NAND技术的青睐?
      正当闪存芯片面临制程工艺发展瓶颈之际,3D NAND以一种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存储发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进入到2017年,以3D NAND Flash为核心开发的存储新品相继迸发,例如国内存储大厂影驰就以Toshiba 3D NAND,特别推出了全新ONE系列SSD。  关于3D NAND,网上已有丰富而详细的介绍,此刻再提似乎老生常谈,但深入挖掘,其仍有值得探讨和剖析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如果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3D NAND目前主要应用于TLC闪存,在MLC和SLC闪存上则很少。此刻的你一定想问为什么。  在3D NAND出现之前,SSD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速体验,但是价格与容量上的限制,让它难以完全取代HDD。所以SSD的普及,需要跨越价格与容量两座大山。  我们回到闪存类型上来。事物的自身属性,往往决定
    2017-11-24 15:58:26
  • 微软:无需担心被取代 未来人类将与人工智能共存
      提出架构在云端平台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余,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强调未来人类将与人工智能技术共存,并且以结合“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HI(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构成的“SI(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人类并不需要担心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而是与人工智能技术一同成长。  其实就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来看,依然脱离不了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模式堆叠,分别能在最基础运算及记忆架构达成各类数据储存、分类,并且进一步达成各类数据分析感知且进行机器学习,此部份就包含常见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电脑视觉分析,或是通过判断个人喜好、行为进行的
    2017-11-24 11:41:39
  • 三星成今年大赢家 超越Intel成为第一芯片厂商
      说到Intel利润以及收益,大家肯定都认为是从PC处理器中获取巨大利益,这也无可厚非,但他们现在重心已经不再PC处理器上了,毕竟这是一个夕阳领域,利润和收益都有限,这样是为什么他们要将矛头对准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据外媒报道,三星电子今年凭借15%的市场份额、656亿美元的营收超越Intel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厂商。看回上年,三星是443亿美元的营收量,而今年为何涨幅这么大。(Intel今年610亿美元的营收)  今年三星在投资方面,向半导体制造设施投资了总共260亿美元,占了全球投资额的29%,而这种投资还在一直加大。这种投资导致使他的芯片能得到非常好的质量。  说到这,我们在来看看其他半导体产商今年的营收达到了多少。  SK海力士预计凭借262亿美元的年营收量,从去年的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  美光科技以
    2017-11-24 10:08:35
  • 涨价380元 酷睿八代全部都涨得飞起!悔恨没买!
      Intel发布第八代酷睿系列已经过去了一个月,都说这是牙膏厂挤出的全部牙膏,性能也得到巨大的提升,但发售以来,国内的酷睿八代系列CPU一直面临着大面积缺货问题。不仅如此,你想买还得预定,最恐怖的是国内价格比国外高出太多了。  京东官网上,看到Intel 第八代酷睿i7 8700k价格在3499元,看似活动秒杀,事实上之前最低的价格在3099元,已经涨了一段时间了,相当恐怖。再去到外网上看时,发现之前价格在359美元(合约人民币2441元)的I7 8700k已经涨到了414美元(合约2815人民币),已经涨价374元了。照这趋势看来还有意继续涨下去,突破3000元不是问题..  说到这不得不提及X299主板,从外网上看,国外微星X299的价格是219美元(合约人民币1489元),最高价格是265美元(合约人民
    2017-11-24 09:09:11
  • 重磅消息!Intel处理器被曝存在11个巨大漏洞!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到了Intel近年处理器所用的管理引擎“ME”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迷你操作系统MINIX,并且还有Ring-3级别的至高无上权限,提及MINIX,其实这个就是一个类似Unix的超迷你系统,开发者是行业大牛Andrew Tanenbaum(ast),本来是个教育工具,用来展示操作系统编程,Intel将它拿过来整合在了每一块处理器中。  拥有这MINIX迷你系统以及全部权限,就算你是关机也都在运行中,等于一个单独的迷你空间,就在系统之外。但是Intel之前并没有对外公开过这消息。  研究人员担心,这种核心系统如果存在安全隐患,那威胁可以说是巨大的,根本无法防御,Google已经采取行动试图拆除MINIX。  就在昨日,Intel公布一份安全报告,承认近三年的处理器中,管理引
    2017-11-23 11:31:40
  • 散热双管齐下影驰铁甲战将240-M.2 SSD热卖669元
      M.2 SSD凭借体积小兼容性高而广受欢迎,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散热面积小,再加上绝大多数M.2接口的位置空气流通不佳,高速读写时热量容易堆积。而影驰新版铁甲战将240-M.2 PCI-E SSD配送的超大散热片就是为了解决过热的问题。目前它在天猫热卖669元,感兴趣的玩家不妨关注一下。  天猫影驰铭索顺专卖店售卖地址:http://tb.am/4bu6f  铁甲战将240-M.2拥有80 * 22 * 1.5 mm的规格尺寸,纤薄小巧,完美兼容台式机和笔记本。  新主控PS5008-E8体积大幅缩小,PCB单面即可容纳4颗闪存颗粒。主控搭载智能温控模块,内含侦测温度设计,能够及时感测主控温度,并主动作出降速调节。  最具亮点的地方,就是这块可拆卸金属散热片。多鳍片设计拥有超大有效散热面积,热传导和散热
    2017-11-22 11:41:45
  • 半导体厂商排名洗牌:联发科跌出前10 三星登顶
      全球半导体厂排名将大洗牌,三星有望超越英特尔,跃居龙头地位,SK海力士与镁光排名也将同步攀升2名,英伟达将跻身前10大厂之列,联发科则恐将跌出前10名。  知名研调机构IC Insights指出,英特尔(Intel)于1993年登上全球半导体龙头后,蝉联全球半导体第一大厂长达24年;英特尔全球市场占有率也从1993年的9.2%,攀高至2016年的15.6%。  只是随着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与储存型快速记忆体(NAND Flash)价格高涨,包括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及镁光(Micron)3大内存厂今年市场占有率与排名有望同步跃升。  IC Insights预估,三星今年市场占有率有望攀高至15%,将超越英特尔的13.9%,跃居全球半导体龙头地位;英特尔则将落居第2位。  S
    2017-11-22 10:15:08
  • 黑五AMD产品大降价!顶级八核Ryzen7限时仅售两千
      AMD自2017回归游戏CPU市场以来,其旗下主流产品Ryzen和Ryzen Threadripper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它们让玩家们在CPU选购方面多了许多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又要到啦,AMD系列产品的价格更加诱人了,让我们来看看究竟有哪些优惠~  Ryzen Threadripper(线程撕裂者)  Ryzen Threadripper搭配X399平台性能可谓是强悍至极,负载提供多达16个内核和32个线程,现在它们的优惠也十分强悍: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平日售价为9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631元),现在优惠后的售价是$ 799(折合人民币约5304元)  亚马逊传送门:http://amzn.to/2zQU1HZ  Ryzen Threadrip
    2017-11-21 1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