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存储设备重生:30TB容量 速度比SSD还快!
      今天东芝发布了16TB容量的台式机及NAS硬盘,给需要大容量存储的玩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实际上除了HDD硬盘之外,磁带才是更终极的超大容量数据保存设备,富士今天也推出了30TB容量的磁带存储设备,容量是前代的2倍,而且速度可达750MB/s。  磁带是一种很古老的存储数据方式了,尽管很多人觉得它早应该被淘汰,实际上并没有,反而随着人类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磁带设备焕发了新生,IBM大中华区CTO谢东近日提出,磁带在未来十年仍将是主流存储媒介,其容量将会每年增长30%,而传统硬盘的增幅只有10%。  为何磁带还能大受欢迎?因为人类需要保存的很多数据都是冷数据,也就是不常用的数据,大部分是为了备份、保存,所以需求量还在增长,而磁带的诸多优势就存储容量超大、成本低廉,保存时间长等等。  富士从200年首发LTO系列
    2019-09-04 16:32:28
  • AMD 7nm新卡曝光 中国特供乞丐版变良心版?
      AMD的7nm Navi家族显卡中已经有RX 5700及RX 5700 XT了,主要面向2000-4000元的市场,下一波就要轮到Navi 14核心的主流显卡了,或许会命名为RX 5600系列或者RX 5500系列,最终取代RX 580/590。  最近这些显卡曝光了更多详细信息,Navi 14系列会有三款产品,其中硬件ID为7341:00的会配备8GB显存,ID编号7340:C1的则是搭配4GB显存,还有一款编号为7340:CF的Navi 14显卡,它会配备3GB GDDR6显存,而这款产品传闻是中国市场特供版,在过去AMD确实推出了不少专门面向中国玩家的显卡,性价比会更高。  不仅如此,三款Navi 14核心显卡的性能也有爆料,其中8GB显存、硬件ID为7341:00的显卡性能是最高的,根据不同的测试,
    2019-09-04 16:17:55
  • 三代锐龙集体残血引发争议 AMD官方发布新消息!
      德国超频高手Der8aeur在调查了2700多位用户后发现,AMD旗舰处理器锐龙9 3900X只有5.6%能达到宣传的加速频率(4.6GHz),引发争议。  同时还有媒体测试发现,三代锐龙的所有型号都只有一个核心能保证加速到标称最大频率,而且必须搭配最新版的Windows 10 v1903才能很好地调度锐龙的多个核心线程。  AMD官方对此回应说,正在准备新的主板BIOS,将会解决加速不足的问题,并提供额外的加速性能优化,而新版BIOS的发放时间将在9月10日公布。  AMD官方回应原文如下:  PC发烧友、游戏玩家对于第三代AMD锐龙处理器的强烈追捧,AMD感到非常兴奋。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反馈,并已知晓部分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加速频率低于预期。  处理器额加速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作负载
    2019-09-04 15:54:29
  • 美光CEO访问中国某公司 三星、SK海力士都慌了
      据外国媒体报道,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近期访问了中国紫光集团,虽然外界并不知晓双方具体谈了什么,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韩国两大存储芯片公司三星、SK海力士都感受到了威胁。  前几年的时候,紫光集团准备出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光公司,这个价格比西数收购闪迪的价格还要高很多,结果投资被美国政府否决,紫光在存储芯片上的投资也从收购转向了自研,后来收购武汉新芯成立了长江存储科技公司。  不过,中国市场是所有大型半导体公司都不能拒绝的,一家就占了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的一半,美光公司也有四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华为等公司都是美光的大客户,尽管现在遇到了困难,但哪家美国公司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市场。  日前美光CEO访问紫光集团,双方目前没有公布具体谈了什么,是否有合作还不知道,但是这个消息一公布,韩国公司就变
    2019-09-04 15:49:43
  • 游戏玩家福音:INTEL GEN11核显首发高级图形技术
      关于游戏画质,一直是玩家们讨论的热点,如今主流的游戏分辨率还是1080p,再高端点是2K,再往上一个级别就是4K,4K画质可以说是目前游戏分辨率的最高水平了。  随着分辨率的提升,4K这样的分辨率虽然能带来更高的画质,但也会引发一些问题,那就是不同分辨率之间的转换,比如1920x1080分辨率在2560x1440分辨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问题,因为两者分辨率不同,这就需要缩放,而如何处理缩放就是个麻烦了。    如果是不成倍数的缩放,比如2560x1440是1920x1080的1.5倍分辨率,那这个缩放过程中就需要差值运算,导致画质实际上是损失了,而整数倍的缩放的话就不存在画质损失的问题,比如3840x2160是1920x1080分辨率的4倍。  整数缩放(inter-ratio Scaling,简称IS)就是
    2019-09-03 16:52:36
  • 前方高能:双路AMD EPYC7742吊打四路至强8180M
      根据外媒报道,ServeTheHome的总编阿特里克•肯尼迪最近用一对AMD EPYC 7742处理器在Geekbench 4上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同时还打败了4路英特尔至强白金Xeon 8180M。  据介绍,AMD的EPYC 7742有64个核和128个线程,而英特尔的Xeon Platinum 8180M则有28个核和56个线程。AMD的测试平台由两个EPYC 7742组成,共有128个核和256个线程,而英特尔的平台有四路Xeon Platinum 8180M,共112个核和224个线程。  ServeTheHome在AMD系统上多次运行Geekbench 4,获得的多核分数在18.4万到19.3万分之间,最好的成绩是193554分。作为对比,Geekbench 4上排名最高的英特尔平
    2019-09-03 16:19:35
  • 这款SSD不仅有RGB还带镜面特效 你会为颜值买单吗
      在这个RGB的时代,新产品要是没有信仰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现在好了,有RGB都不算新鲜了,十铨公司日前发布了DELTA MAX SSD硬盘,除了RGB信仰灯之外,整个硬盘表面还有一个镜面外壳,确实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得不说十铨很有创意,其他带RGB灯的SSD硬盘也就是点缀下,而DELTA MAX SSD是把整个正面做成了镜面特效,为此SSD厚度达到了9.5mm,但它确实比一般的RGB灯要好看,灯效也炫酷多了。  DELTA MAX SSD硬盘支持5V/3pin接口,另外还提供了USB 9pin接口,在不支持RGB灯接口的主板上也能用。  至于具体的规格,DELTA MAX SSD硬盘为SATA 6Gbps接口,有250GB、500B、1TB及2TB容量,其中250GB的读取、写入速度是560、500MB/
    2019-09-03 16:27:56
  • AMD究竟为何限制三代锐龙的超频性能?
      外媒报道称,华硕一名员工提到,AMD已将Ryzen 3000处理器的Boost性能降低到一个更温和的水平,因为之前的设置太过于激进。  根据报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主板上的Ryzen 3000有不同的Boost频率。据华硕员工说,AMD已经限制了新的AGESA版本的Boost性能。  外媒认为AMD显然希望确保CPU拥有更长的寿命。  根据之前的报道,有传言称AMD 的锐龙三代在不同的主板上会有不同的Boost频率,AMD Ryzen 7 3800X在6个主板上达到了广告中宣传的4500 MHz的加速时钟频率,在三个主板上达到4475 MHz,两个达到4465 MHz,还有三块主板不能达到4375 MHz。 
    2019-09-03 15:14:28
  • AMD7nm Navi再出新显卡 有一款中国特供乞丐版
      AMD的7nm Navi显卡已经出了RX 5700系列三款显卡,其中价格最低的RX 5700显卡售价2699元起,RX 5700 XT则是3099元起,价格整体上定位还是比较高的。  现在已有的Navi显卡是Navi 10大核心的,此前AMD CEO苏姿丰及CTO等人在采访中也证实了后续会有更多7nm Navi架构显卡上市,从爆料来看高端的NVIDIA杀手是Navi 21,而主流市场的是Navi 14系列。  最近Linux驱动中已经证实    Navi 14核心的存在,或许会命名为RX 5600系列或者RX 5500系列,最终取代RX 580/590。  根据最新的爆料,Navi 14系列会有三款产品,其中硬件ID为7341:00的会配备8GB显存,ID编号7340:C1的则
    2019-09-03 14:29:20
  • AMD一款产品即可超过英特尔9代酷睿总份额
      根据外媒wccftech的报道,根据德国最大个人电脑零售商Mindfactory发布的最新市场份额报告,AMD Ryzen 3000处理器在德国市场的销售已经进入第二个月,AMD在7月发布的基于Zen 2的新处理器销售依然强劲。  据介绍,AMD  Ryzen 5 3600虽然出现了缺货现象,但还是凭借一款产品压制了英特尔的整个第9代酷睿阵容。  最新的MindFactory统计数据显示AMD Ryzen 3000的销售和收入数据依旧持续走高,8月份,AMD Ryzen 3000的CPU占该零售商销售的全部CPU的78%,而英特尔的CPU只占22%。AMD实际销量约为18000台,而英特尔的CPU销量不足5000台。  在AMD Ryzen 3000 CPU中,最受欢迎的是Ryzen 5
    2019-09-02 17: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