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硬件 > 耳机 > 新闻详情

音频实验室(三) 你是否需要耳机放大器

时间: 2016-04-26 10:28 来源:3dmgame.com 编辑:夕阳月下

  【PConline 音频实验室】现在找人推荐耳机,对方经常顺带会说一句——最好配XXXX元的耳放,这才能发挥最好的性能。耳放,也即耳机专用的功率放大器。那么耳放是否真的那么必要呢?

音频实验室

前言:耳放为什么火了

器材党

  走进论坛,每当你要说你想买或者讨论某某耳机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某某耳机,没有XXXXX元的耳放是别想推得动。说这类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荒谬性。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耳放,也就是耳机功率放大器,在10年前伴随着耳机在国内的流行,也瞬间爆发性增长。无数个人作坊式的产品井喷而出,似乎是个懂电路的都能干的样子。

森海

  耳机放大器的流行,最主要是早期高端耳机多以高阻抗、低灵敏度设计为主,例如拜亚DT880和森海塞尔的HD580到H650三代旗舰,都是超过300欧姆阻抗值。这就意味着,当时一般的台式设备,都不一定能很好地”推得动“耳机。

DT880

  不过,低阻抗、高灵敏度是近年来耳机产业发展的趋势。拜亚动力也推出了32欧姆版本的DT880耳机,同时新的特斯拉技术产品也有不少是针对移动设备优化例如T5P和T70P;而AKG最新的旗舰专业监听耳机K812 Pro更是直接以32欧姆设计....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品牌的旗舰耳机拜亚T1和森海HD800依然以高阻抗设计为目标,同时还有自家设计的专门配套放大器。

k812pro

  那么为啥拜亚和森海还要做高阻抗?而AKG却不玩这一套了?排除技术上的观念差别,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定位导致的。在专业监听领域,基本不会使用专门的耳机放大器,而我们常见专业耳机放大器例如SPL Phonitor这样的产品,虽然拥有出类拔萃的性能,但是人家在功能性上也是非常丰富(说白了就是发烧友根本用不上),而且还不是专门的耳机放大器,人家另外一半的功能其实是音箱控制器。另一方面,需要搭配耳放才能使用的耳机,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再消费一次。所以耳放搭配论并非厂商设计出来而更多地是商家在鼓吹,毕竟对于向来被称为“傻多速”的HiFi界,能赚多一次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专业领域一般不会有超过300欧姆的耳机出现,此外目前专业级别的音频接口,内置的耳机放大电路早已性能优异,根本不需再接耳机放大器,如果接入一些廉价耳机放大器,随时可能有劣化音质的问题。为何?请看我们下面一页的数据评测。

 

针对网友提出的疑问,我们将在这里集中解答

1、4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这个测试有点问题。放大总是有失真的,放大的环节越多,失真就越大。底噪,经过放大,底噪就更大了。主板向来就不是hifi设备,编辑部发这种帖。传统的,CD-解码器—耳放。或者数码播放设备——解码器—耳放。

编辑回复:由于笔者疏忽,一开始未把LO输出的成绩放出,在LO输出成绩中,依然能看到动态和底噪会增加,实际上文章中已经提及了,本文针对的是初烧阶段烧友,有不少前端音源并不比主板好多少,这也意味着如果真正追求高保真的话,你都需要一个底噪和动态都更好的DA和一个不能太便宜的耳机放大器。否则的话,你听到的声音也许并不一定是“提升”而是下降。

2、10楼网友提出的疑问

网友原评论:小编那个是二次方大,底噪也大,他直接播放器的lo接耳房,真是哪个发烧友会这么做啊

编辑回复:同上,只是笔者纳闷,LO不是接耳放,那耳机是要接什么?

 

[page]

耳放音质损耗实测:

硬件平台
CPUIntel Core i5 4670k
主板

技嘉 G1 Sniper Z87

内存Kingbox DDR3 1333 2GB×2
电源

技嘉 1000W 白金电源

声卡

板载创新声卡

软件平台
软件系统

Windows 7 旗舰版 64位

软件

RMAA 6.3

  为了模拟入门用户的环境,我们选择了技嘉G1.Sniper Z87这款主板的板载声卡进行RMAA环路测试,G1.Sniper Z87的音频芯片是选用与创新Recon 3D相同的芯片,同时辅以隔离布线的设计,而且加入了专门的运放线路给耳机输出,至少相比一般板载声卡会好不少。

  另外我们再将板载声卡输出到两台耳机放大器中,一台为2006年推出的拜亚动力A1,另一台则为国产DIY套件组装而成的耳机解码放大器一体式产品。

主板LO口输出

Teston boarda1diy
频率响应 (from 40 Hz to 15 kHz), dB:+0.32, -0.29+0.13, -0.18-0.08, -0.32
底噪, dB (A):-91.5-88.4-83.1
动态范围, dB (A):91.488.583.3
总谐波失真, %:0.0110.00980.016
互调失真 + Noise, %:0.0380.0240.024
立体声分离度, dB:-84.7-85.4-86.4

主板PO口输出

Teston board ampA1diy
频率响应 (from 40 Hz to 15 kHz), dB:+0.06, -0.18+0.31, +0.10+0.26, +0.06
底噪, dB (A):-92.7-89.2-83.8
动态范围, dB (A):93.089.483.9
总谐波失真, %:0.0130.0120.016
互调失真 + Noise, %:0.0160.0200.023
立体声分离度, dB:-96.3-87.7-86.9

  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测试到声卡音源在经过耳放后会出现多少损耗。第一栏为板载声卡Loop测试,而第二栏为过了拜亚A1耳放的结果,第三栏则是过了DIY组装套件的结果。同时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以Line Out输出为主,第二次则以经过运放的OP OUT为主。

rmaarmaa

   

rmaarmaa

rmaarmaa

  在结果中我们能明显看得出,无论是哪种输出,以及接入哪款耳机放大器,在动态、噪声水平上的性能都有明显的降低,而动态范围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听到的声音的细节。但是在THD总谐波失真上经过A1耳放后竟然没有损失,反而还有一个小数点的增加,虽然可以考虑到是误差,但是没有损失也证明这款耳放本身性能是不错的。另外如果以Line Out进行测试的话,虽然频响曲线反而会有改善(变得更加平滑),相信这也是负载特性所导致的。

  那么既然明知有损失,为什么还要耳放?以本文的拜亚动力A1为例,他针对的是自家600欧姆阻抗的DT880设计,我们尝试将DT880接入技嘉主板的OP口,和Line Out接入A1输出到耳机,还是有一定质量上的差别的(主要声场和中低频的质感),主要一点是主板板载输出在600欧姆的负载下无法保持更好的输出电平。但是如果你手上不是一个600欧姆的耳机呢?上面的结果已经说明了。那么损失的动态和底噪怎么解决呢?答案也很简单,买买买换一个动态更高的解码前端。即便是1500元左右的EMU 内置式专业声卡,其动态范围也已经高达120db(别忘了这还是一款2004年就发布的产品),经过耳放输出的失真后,人耳传输也能保持到勉强满足CD规格的96db动态范围。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耳放

  不少入门发烧友,在购买耳机时都会打算先购买耳放,再升级前端,但是事情往往并不能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独立的耳机放大器的作用主要还是针对高阻抗耳机优化,而如果你购买的是一款阻抗不高或者价格并不高的耳机,那么购买单独的耳机放大器则显得毫无必要,一款高性能的带有耳机输出电路的解码器或者音频接口实际上才更适合投资。否则的话,在目前主板板载声卡也不断高端起来的时代,贪便宜购买耳机放大器,反而更容易造成音质的劣化。最后,如果是选用高级音源,耳放的作用是否更明显呢?未来我们将带来更详细的测试。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