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吓我?年初才300元 现如今涨至800元?装机难!
      现如今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毋庸置疑必须是DDR4 内存条了!年初也才300元左右,为何攀升至如今800元一条 DDR4 8G内存呢?价格如此翻倍,装机成本又要提高了。  据之前外媒报道称“年整体DRAM市场供货吃紧,第一季度价格持续走高,预估涨幅10%-15%,与去年第四季涨幅相当。今年第二季价格可望持续上扬,涨幅可能比第一季稍缓。下半年目前维持审慎乐观,第三季价格起伏不大,有机会续涨,第四季即使有季节性因素,预期价格波动不大。”  可是..价格依旧继续攀升..说好的价格波动不大呢?..  使用京东商城价格工具查询查商品历史价格走势,那么涨价的过程就很清晰。以芝奇一款内存为例,一年前的价格刚好是其最低点,也要299元,这时候还是装机的热潮时期。接下来到了今年初,价格已经上升到了430
    2017-10-13 10:37:58
  • 64层3D NAND铁甲战将PCI-E AIC SSD惊喜不断!
      时至今日,NAND闪存的发展正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方面,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状况仍然无法有效解决,致使SSD价格大幅上涨,摩尔定律失效的呼声越来越大。另一方面,2D NAND自身的缺陷导致其不能大容量生产,SSD在容量上至今无法匹敌HHD。所以,在迫切需要提高容量、降低成本的背景下,3D NAND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3D NAND技术为延续摩尔定律带来新的希望,各大半导体厂商毫无例外都在发力3D NAND技术。而在前不久,基于东芝64层3D NAND的TLC颗粒就已经被运用到了影驰存储新品铁甲战将PCI-E AIC SSD中。  在介绍铁甲战将PCI-E AIC SSD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什么是3D NAND闪存。  3D NAND,顾名思义,它是立体堆叠的。我们以盖楼为例子,从2D NAN
    2017-10-13 10:21:23
  • 新出的i5-8400居然还没1500X好?游戏直播测试见真章
    [page]前言[/page]  最近,外媒做了个比较特别的测试来测试AMD Ryzen5 1500X&Intel i5-8400这两款价格相近的CPU性能,来告诉玩家们购买哪个才更具有性价比。他们使用边直播边测试游戏的方式测试两个CPU的性能,在这个测试中,CPU的变化会对直播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测试使用的H.264编码器有超快,非常快,更快,快,中等,最慢这几个编码模式。大多数测试使用的是“更快”的预设。  他们以1080p分辨率60帧的设定在YouTube进行直播输出测试。而没有测试720P的原因是降至720p60帧会显著降低CPU负载,这也会影响到最终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测试平台配置  [page]《尘埃拉力赛》CPU编码性能[/page]  测试时将分辨率和帧数设置为10
    2017-10-12 20:57:52
  • 辞别了!MLC SLC固态硬盘 MLC 恐成稀缺宝物!
      辞别了!MLCSLC固态硬盘 MLC 恐成稀缺宝物!  近年,SSD和内存在市场上可谓是水生火热、翻天覆地。  不仅如此,因为成本和价格问题,导致本来低阶的技术居然被抬升到了主流位置,比如QLC、TLC闪存,例如DDR3内存又重新出山。  而什么是SLC、MLC、QLC和TLC呢?  SLC:(Single-Level 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1000--3000次擦写寿命  TLC: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1000次擦写寿命。  QLC:
    2017-10-12 12:22:24
  • M.2固态硬盘竟化成USB 3.1 U盘!银欣黑科技!
      昨日,银欣发布了很“黑科技”的新配件,型号是“MS09C”,可以轻松把你的M.2 SATA SSD变成一个U盘!  外观来看是银色铝壳材质,大小是110×26×9毫米,重量33克,内部有一块PCB电路板和一个M.2 B-Key接口,可以放入长度不超过80毫米的M.2 SSD,借助威锋电子VL715主控,经过SATA 6Gbps通道,连接到USB 3.1 Gen.2 10Gbps接口,类型为Type-A。  只要是接口带宽足够的话,SATA M.2 SSD是可以跑出全速度的,并不会存在瓶颈。  但是并不支持M-Key PCI-E/NVMe M.2 SSD,规格高的SSD拿过来显得有些许浪费。  价格还暂未公布,假如不贵,家里的旧M.2 S
    2017-10-11 11:45:40
  • lntel造出了这东西!这款CPU竟然比i7快6万倍!
      计算机一直都在被广泛使用,而最近具有计算机革命意义的话题便是计算机科学的“量子位超导芯片”。  今年五月,IBM向我们展示了首个包含17个量子位的计算系统—谷歌为云服务部署了9个量子位的前沿成果。  而今日,Intel宣布重磅消息,打算将首颗17量子位超导测试芯片已经交付给荷兰合作伙伴QuTech。这算是计算机历史革命的第一步。  而什么是“量子位超导芯片”呢?  量子位超导芯片:所谓量子芯片就是将量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进而承载量子信息处理的功能。传统计算机都是二进制,也就是只能用“0”和“1”来记录所有的信息状态,每一步能做到的只有2的一次方——2次运算。2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
    2017-10-11 10:47:58
  • 性能强悍,外观优雅!影驰名人堂U.2 SSD首测体验
      人类似乎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速度的极致追求,无论是田径赛场上的百米冲刺还是赛车比赛中的呼啸而过,都会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而最近,代表速度与极致的影驰名人堂系列,也再次推出全新猛将——HOF U.2 SSD。  全新的U.2接口,强大的PS5007-E7主控,东芝原厂闪存颗粒等等,一堆的噱头让这款名人堂SSD新品自发布以来就备受瞩目。  HOF U.2 SSD的身上依然传承着名人堂系列的高贵血统,并将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全金属外壳摒弃繁杂的处理工艺,回归盘体的板材本位。经典的纯白配色正面隐现名人堂LOGO,简约时尚,信仰倾注其中。  除了外观是信仰白之外,PCB板同样做成了白色。这个从名人堂系列诞生之初便延续下来的“惯例”,让其由内而外散发出超凡脱俗的独特魅力。
    2017-10-11 09:41:03
  • 就算舍得花钱 也买不到 Intel 8代酷睿处理器
      Intel在近日推出了第八代酷睿的Coffee Lake桌面版,给CPU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i7/i5全面6核心,i3也进入了四核心时代。  虽然Intel不再挤牙膏了,定价来看的话确实让人捉摸不透,国行比七代涨了大概500元,例如旗舰级别的i7-8700K达到了3399元。  看起来都很贵,但是就算你舍得去花钱,现在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国内外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缺货状态。  在某东上,四款新的i7、i5全部断货,只有两款入门级i3可以随时购买,现在还需要比较贵的高端z370主板才可以搭配,廉价的B360还得等到明年。  八代酷睿的发布到现在,在迄今为止,只有十条左右评价,也就是说销售量并不是很高。  笔者还去某宝寻找“有货”的网店,其实际购买“预定”也就是说商
    2017-10-10 15:21:17
  • intel与对手AMD联合打造!超强CPU规格曝光!
      近日听闻“关于Intel和AMD合作打造一款处理器”的小道消息,传的是水深火热,虽然一直在否认新品计划,但网络上总是会有“证据”出现。  根据外媒消息称,他们的记者拿到了一张Intel移动CPU的宣传图,其内容写道:“Vega inside”也就是说这款GPU采用了 AMD 织女星(Vega)的方案。  之前一直有留言称intel与AMD合作是因为和NV的图形专利授权到期了,才转投AMD阵营。  笔者认为,在此之前Intel用了NV的GPU专利授权,但是也没见到有“NV inside”的字样。所以却变得十分诡异。  外媒分析称,“intel准备中的咖啡湖-H(笔记本表压系列,后缀HQ)和Cannon
    2017-10-10 10:24:55
  • 全球首款!14TB西部数据HGST硬盘大容量“货车”
      继12TB硬盘“顶峰”之后,西部数据旗下品牌HGST又率先带来了全球第一款14TB容量的机械硬盘,型号是“UltraStar Hs14”,价格目前未知。  可称为“大货车”的大容量机械硬盘,采用的是第四代充氦封装技术,内部基于第二代企业级热管理SMR叠瓦式磁记录存储,后者才是达成14TB容量的“钥匙”。  具体用多少张碟片暂未公布,但基于1034Gb每平方英寸的存储密度,以及充氦技术目前最多也就是八碟装,所以要有14TB大容量至少单碟容量得有1.75TB。  硬盘的大小依然还是3.5寸标准尺寸, SATA 6Gbps、SAS 12Gbps两种接口,缓存容量512MB,转速7200RPM,平均延迟4.16毫秒,内部
    2017-10-09 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