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嘉放出AORUS概念显卡渲染图,采用倾斜式散热器
      显卡横装还是竖装这个问题确实有许多人讨论,传统的横装比较简便,但这确实会阻挡CPU散热器的气流,而且这可能不太符合一些人的审美。用延长线拉出来竖装的话就没这个问题,但对延长线质量是个考验,而且这也很看显卡与机箱的设计,如果显卡太贴近机箱侧板的话会造成显卡吸气困难,进而影响散热。  技嘉AORUS西班牙官推显卡贴出了一张采用倾斜式散热器的显卡,这可能是个解决方法,这款显卡用的散热器一边的鳍片比较矮,另一侧就比较高,里面还有两根热管,两把风扇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安装,由于顶部与底部出风口开口尺寸不一样,气流大部分会从阻力更低的顶部出风口排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诱导气流,至于散热效果会不会比传统设计更好就不知道了,而且这种设计可能不太利于垂直安装,比较显卡的厚度至少有三槽那么厚,这就非常挑机箱了。  这张图是4月5日
    2021-04-08 09:52:28
  • AMD RX 6800 XT午夜黑版本上架:5099 元
      4月8日消息,AMD昨天悄然上架了一款 RX 6800 XT 黑色限定版台式机显卡,海外开售即无,现在国内版本也已上架,持平普通版 5099 元。  目前京东商城已有三万多人预约,可能是在幻想能抢到这款显卡,不过其实完全没必要,预计依然是缺货。  据悉,新款 RX 6800 XT 午夜黑是现有公版显卡的新配色设计,在规格上似乎没有任何不同。 AMD RX 6800XT 显卡搭载 Navi 21 XT GPU ,拥有 4608 流处理器,配有 16GB 的 GDDR6 显存和 128MB 的缓存。  值得一提的是,原版 AMD RX 6800XT 公版显卡的发布价为 5099 元,目前 AMD 京东自营店涨价至 6299 元,现已无货,第三方店铺的价格可达万元。  购买链接:京东商城
    2021-04-08 08:52:43
  • 微软向矿工学习CPU液冷散热技术:50度就能沸腾
      全球数据中心越来越多,所用的CPU处理器或者加速卡性能更强大,散热成本已经成为瓶颈之一,传统风冷已经不行了,微软、谷歌、FB、亚马逊等公司都在开发新的散热技术。  微软官方网站日前透露了他们在液冷散热上的新进展,表示微软员工之间发送的邮件及其他通讯服务就是通过哥伦比亚河东岸这个数据中心完成的。  这个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被放在了一个特制的钢罐中,被一种特殊的液体浸没。  这个液体看着跟水一样,但实际上不是,而是3M公司研发的冷却液,沸点只有50度,要比100度的水温低得多,可以迅速沸腾。  此外,这种冷却液还需要不导电,否则的话就会损坏浸没的服务器芯片。  根据微软的说法,这种散热方案可以将服务器的功耗降低5%到15%,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文章中提到他们这种散热方案还是跟矿工们学习的,因为
    2021-04-07 15:14:53
  • 曝AMD今天发布RX 6800 XT “午夜黑”版本
      4月7日消息,根据外媒 VideoCardz 的消息,AMD 将在今天晚些时候发布一款 RX 6800 XT “午夜黑”版本,为广大游戏玩家提供新的配色选择。  据外媒报道,RX 6800 XT 午夜黑是现有公版显卡的新配色设计,在规格上似乎没有任何不同。  据了解,AMD RX 6800XT 显卡搭载 Navi 21 XT GPU ,拥有 4608 流处理器,配有 16GB 的 GDDR6 显存和 128MB 的无限缓存。  AMD RX 6800XT 公版显卡的发布价为 5099 元,目前 AMD 京东自营店涨价至 6299 元,现已无货,第三方店铺的价格可达万元。
    2021-04-07 14:35:32
  • 6核更比8核强,英特尔新款i5-11400H跑分超i7-10875H
      英特尔即将发布新款 11 代酷睿 H 系列处理器,新处理器将采用全新架构 + 10nm 工艺,相比 10 代提升巨大。  如上图所示,入门级的 11 代酷睿 H 处理器型号 i5-11400H 为 6 核 12 线程,2.7-4.5GHz,12MB 三级缓存,单核跑分 1533,多核跑分 7428 分。作为对比,英特尔在售的 i7-10875H 单核平均 1205 分,多核平均 7000 分。  11 代酷睿 H45 处理器首发有四款,6 核起步,其余三款 8 核型号应该只是频率上不同。  i5-11400H:6 核 12 线程,2.7-4.5GHz  i7-11800H:8 核 16 线程,2.4-4.6GHz  i9-11900H:8 核 16 线程,2.5-4.9GHz  i9-11980HK:8 核
    2021-04-07 08:38:25
  • 英特尔推出10nm的Ice Lake-SP至强CPU,拥有多达40个Sunny Cove内核
      英特尔公司在本周二推出了第三代英特尔可扩展处理器,也就是 “Ice Lake”数据中心微处理器,希望其内部制造业务将有助于解决芯片短缺问题,以与 AMD 展开竞争。  英特尔称,新处理器是为云计算供应商和其他运行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公司设计的,已经出货了大约 20 万个测试单元。  据悉,Ice Lake-SP 平台每个处理器多达 40 个 “ Sunny Cove”内核,内置加速功能和新指令,可为 AI、HPC,网络和云工作负载显着提升性能。  英特尔表示 Ice Lake 在一系列工作中提供了 20% 的 IPC 提升(28 核、ISO 频率、ISO 编译器),并提高了单核性能,如下面的幻灯片所示(将 8380 和 8280 进行了比较)。  此外,英特尔将其
    2021-04-07 08:22:22
  • RDNA3显卡要上多芯封装 AMD搞定共享L3缓存专利
      在GPU图形芯片上,AMD的RDNA2架构终于能在性能上正面刚NVIDIA的RTX 30系列了(光追除外),下一代的RDNA3能效再提升50%,加把劲就有可能全面超越NVIDIA了。  RDNA3架构芯片最快今年底能亮相,不过2022年跟Zen4一同问世可能性更大,现在还没多少实锤爆料,但RDNA3有可能使用MCM多芯封装的小芯片设计,走上Zen2/Zen3 CPU芯片的道路。  AMD此前已经申请了GPU小芯片设计专利,前不久还有爆料称大核心Navi 31是有2组MCM芯片组成,每组80个CU单元,总计160组CU单元,规模翻倍,理论上性能也会翻倍。  多芯封装可以暴力提升计算规模,实现性能大提升,但也会有代价,多芯片之间的通讯延迟就是个问题。  在这方面,AMD日前又拿下了新的专利,名为ACTIVE B
    2021-04-06 16:30:57
  • 5nm Zen4架构锐龙7000处理器曝光:首次集成GPU
      在Zen3 Vermeer后,锐龙CPU家族规划了Zen3+ Warhol(沃霍尔)和Zen4 Raphael(拉斐尔)。  Zen3+的变化包括6nm工艺、延续AMD4接口和对PCIe 4.0、DDR4内存的支持;Zen4的变化就更大了,包括5nm工艺、对PCIe 5.0、DDR5内存的支持、新的AM5接口等。  甚至,Zen4 Raphael还将首次集成Navi2 GPU单元。  有猜测称,Zen4 Raphael之所以能塞入GPU原因在于接口变化、5nm工艺晶体管密度更大、I/O Die升级到6nm等,从而为GPU留下空间。  APU处理器方面,锐龙5000系列的Cezanne和Lucienne后,将有600系列的Rembrandt(伦勃朗)/Barcelo、7000系列的Phoenix等。  还不清
    2021-04-06 16:14:07
  • 售后申请拿回新卡:神秘GPU批次暗示GTX 1080 Ti卷土重来
      WCCFTech 报道称,受加密货币挖矿热潮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短缺的影响,英伟达或已重启 GeForce RTX 1080 Ti 的 GPU 产品线。某位 Quasar Zone 论坛网友发帖称,在为 GTX 1080 Ti 旧卡申请了质保之后,他竟然收到了一张基于崭新批次的 Pascal GPU 的 GeForce RTX 1080 Ti 显卡。  距离英伟达首发 GeForce RTX 1080 Ti 已过去四年时间,这张受到无数玩家欢迎的显卡,采用了基于 Pascal 架构的 GP108 GPU,性能较上一代 Maxwell 旗舰产品有大幅提升。  作为对比,当时竞争对手 AMD 家的 Vega 64,也仅能与 GeForce RTX 1080 打个有来有回。直到数年之后,红色小队才凭借 Radeon
    2021-04-06 13:37:38
  • AMD新专利:为GPU引入具有多路缓存的主动式桥接小芯片
      近日曝光的一项新专利表明,在 CPU 领域成功运用小芯片设计之后,AMD 还有望在即将到来的 RDNA 3 GPU 架构上落实同样的设计理念。Videocardz 指出,专利中描绘了集成有缓存的主动式桥接小芯片,且适用于多个小芯片的设计,能够在多个 GPU 核心之间架起沟通达到桥梁。展望未来,我们或在基于 RNDA 3 GPU 的独显或 APU 产品线上见到它的身影。  WCCFTech 指出,除了 AMD,竞争对手英伟达也有在考虑为下一代 GPU 引入 MCM 设计。  在芯片制程工艺的缩进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类似 CPU 的多芯片封装,显然也会成为 GPU 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与多年前的 CrossFire 多卡交火方案相比,基于主动式桥接小芯片的 GPU 设计方案,能够通过编程来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产
    2021-04-06 1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