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参测产品介绍[/page]
SSD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降价后现在已经成为了装机的必备产品,但现在的SSD市场选择众多,同样级别容量的产品差价甚至能差到一倍之多,让很多消费者都感到困惑。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市面上主流的多款500GB容量级别的SSD,价格从400元一路覆盖到800元以上。我们将会直接用数据说话,看看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SSD产品到底表现如何。
所有参与测试的硬盘都是目前主流的PCIe 3.0硬盘,全部采用的是M.2 M-Key接口,使用PICe 3.0 x4通道。所以后面测试过程中的性能差距只和硬盘本身的颗粒以及主控芯片有关,接口通道并无瓶颈。
这次参加测试的几款SSD容量都是在500GB级别,最小是480GB,最大是512GB。这也是目前装机选择SSD时的一个主流容量了。
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
此次测试我们使用的测试平台为i9-9900K处理器(默频)、技嘉Z390 AORUS ULTRA主板搭配双通道16GB内存(DD4-3200),显卡为公版RTX 2080 SUPER,另外,我们的测试平台使用的主硬盘为希捷FireCuda 510。
测试中我们统计使用主板最上方距离CPU最近的插槽并加装主板原配的散热片进行测试。测试软件我们选择了AS SSD BenchMark、Crystal Disk Mark、ATTO、PCMark 8的硬盘测试以及HD Tune Pro。在不同项目测试后,我们会按照成绩排名为几款硬盘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得出最终排名。
基准性能测试-CrystalDiskMark(空盘)
在空盘状态下,我们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对几款产品进行基准性能测试,这个软件可以测试硬盘的连续读写速度,随机512KB、4KB读取/写入速度(队列深度= 32)。测试中我们选择单次测试数据量为1GB(测试SLC缓存速度),测试5次以得到一个更为稳定的成绩。这项测试中我们主要来看硬盘的连续读写能力。
从这项测试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目前市面上那些同样适用PCIe 3.0 x4通道的廉价SSD和中高端产品的差距。在读取速度上,价位在600元以上的产品基本都可以做到3500MB/s左右,基本就是目前PCIe 3.0 SSD的极限速度了。而廉价的SSD产品读取速度只能做到2000MB/s左右。
比起读取速度,SSD的写入速度则更考验产品本身的硬实力。参与测试的这七款产品中,只有最贵的三星970 EVO PLUS能达到3000MB/s以上的写入速度,而剩余的产品性能基本上就是和价格同步降低的。这次参与测试的雷克沙NM700是一款非常偏科的产品,硬盘的读写速度差距很大,读取性能明显更强。这个结果在我们反复测试多次后可以确认是硬盘本身的特性。
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我们分别按照读写成绩排名为这几款产品积分,第一名得7分,最后一名得1分,统计后成绩如下:
三星 970 EVO PLUS:6+6=12
希捷 BarraCuda 510:4+4=8
金士顿 KC2000:3+5=8
雷克沙 NM700:5+1=6
朗科 N930E:2+1=3
光威 骁将:1+2=3
在CrystalDiskMark之后,我们又使用AS SSD BenchMark对这几款硬盘的4K读写部分进行测试。测试前我们已经将所有硬盘完成了4K对齐。
测试成绩如上图,4K性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4K随机读写性能代表了硬盘的数据吞吐能力(单位为iops),与持续读写性能相对。在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可以说,4K读写的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操作体验,除了常规的连续读写性能之外,这也是衡量SSD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整体的测试结果基本维持了前面测试的分布,三星稳居第一,希捷的BarraCuda 510位居第二,前四款价格稍高一些的SSD在这项测试中成绩都甩开了最后朗科和光威很多。最后两名的成绩纠缠在一起,有些菜鸡互啄的意思。
这项测试后我们计算总分
三星 970 EVO PLUS:12+6=18
希捷 BarraCuda 510:8+5=13
金士顿 KC2000:8+4=12
雷克沙 NM700:6+3=9
朗科 N930E:3+2=5
光威 骁将:3+1=4
[page]实际性能测试[/page]
ATTO BenchMark模拟了更接近日常实际使用情况下的负载,这项测试成绩也更贴近我们正常使用SSD时的情况,所以结果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整体的测试排名已经没有太大悬念,但这里可以看到希捷BarraCuda 510这款产品的表现是比较出彩的。尽管在写入速度上还追不上更贵的三星970 EVO PLUS,但是在读取速度上已经几乎追平,并且也和后面的产品拉开了很大差距。其他产品的表现都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雷克沙NM700读取强写入弱的特点在这个测试中也继续得以体现。反观廉价的两款SSD产品,在性能上和主流产品已经几乎有着50%的差距了。
这项测试后积分变化如下(分别按读写排名积分):
三星 970 EVO PLUS:18+6+6=30
希捷 BarraCuda 510:13+5+4=22
金士顿 KC2000:12+3+5=20
雷克沙 NM700:9+4+3=16
朗科 N930E:5+2+1=8
光威 骁将:4+1+2=7
PCMark 8硬盘测试包含了,包括两款游戏以及各种办公应用测试。分别为《魔兽世界》和《战地3》的游戏载入测试,Photoshop,Adobe InDesign,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lllustrator,微软Office Word、Office Excel以及Office PowerPoint等十项测试。
十项测试全部完成需要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也是我们这次横评中最耗时的一个测试。在测试完成后,最终会给出一个硬盘得分以及带宽速度速度这两个数据,长时间高负载运行,这项测试可以很好地反应实际使用的体验。
PCMark 8作为模拟日常游戏、办公场景下的测试,最终得到的成绩差距其实非常小,这也是符合我们正常使用感受的。因为在正常使用SSD的时候,连续大量拷贝数据的场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零散的使用。上图中我们为了展示得分差异,也是将坐标轴区间设定在了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但实际上最贵的三星和最便宜的光威之间的得分差距也只在30分左右,在5000分基数面前其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最终的成绩排名,我们继续为几款产品计分:
三星 970 EVO PLUS:30+6=36
希捷 BarraCuda 510:22+5=27
金士顿 KC2000:20+4=24
雷克沙 NM700:16+3=19
朗科 N930E:8+2=10
光威 骁将:7+1=8
除了上面的基准跑分测试以外,我们最后使用了120GB左右的视频数据进行连续写入测试,这项测试主要观察SSD的SLC Cache容量,也可以看到缓存外硬盘真实速度如何。
这项测试中,两块廉价SSD的成绩全面崩盘,在SLC Cache小号完毕后,写入速度已经和主流产品相差甚远。这个测试也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硬盘在日后使用中容量接近占满时的真实性能表现。廉价的PCIe 3.0 SSD将会瞬间变回SATA硬盘的速度。
测试完成后,我们按照排名进行最后一次积分,并计算排名:
第一名:三星 970 EVO PLUS:36+6=42
第二名:希捷 BarraCuda 510:27+5=32
第三名:金士顿 KC2000:24+3=27
第四名:雷克沙 NM700:19+4=23
第五名:朗科 N930E:10+2=12
第六名:光威 骁将:8+1=9
最后我们还选择了《绝地求生:大逃杀》这款游戏进行了一次游戏加载时间的测试。测试选择记录匹配后加载游戏的读条时间。
这是一个最贴近我们使用情况的场景,这项测试考验的是硬盘的读取能力。把游戏放到SSD当中之后,主流价位的SSD都能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加载完毕,而哪怕是最慢的朗科,也在8秒左右就加载完毕。
[page]3DM点评[/page]
我们这次选择的6款产品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在400~900元这个区间我们尽量选择差价比较平均的几款产品。其中朗科和光威的两款产品基本就能代表400元价位PCIe 3.0 x4 SSD的平均水平。往上600~700元价格是目前512GB SSD的主流价格段,我们选择了硬盘大厂希捷和口碑一直不错的雷克沙这两个品牌。而TLC颗粒的顶级SSD我们选择的是三星作为代表,而金士顿的这款KC2000我们也是好奇它何德何能敢和三星970 EVO PLUS卖到接近的价格。
最后根据我们前面的测试结果,我们给大家推荐两款我们觉得非常出色的硬盘产品。
如果预算充足,那三星的970 EVO PLUS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从我们的多项测试可以看到,三星的970 EVO PLUS在几乎所有的测试中都包揽了第一名,在有些测试项目中甚至甩开第二名很多。在预算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这是一款可以无脑选、闭眼买的出色产品。为此我们也给它颁上我们3DM游戏硬件频道年度盘点的最佳消费级SSD奖项。
另一款推荐的产品是总成绩位居第二的老牌大厂希捷的BarraCuda 510,这款产品也是希捷正式加入SSD战场后非常有诚意的一款产品。本次测试的BarraCuda 510作为主流价位上的一款产品,在性能上让人满意,整体几乎挑不出太多毛病。尽管在定价上这款SSD仍然不算非常便宜,但我们也通过测试向大家证明了廉价SSD并不是非常让人放心的一个选择。
综合它的性能表现以及合理的定价,我们在这里也给希捷的BarraCuda 510颁上我们的3DM编辑推荐奖。
这次的测试其实很清楚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固态硬盘这样一个行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其实已经高度成熟了,指望着低价也能买到高性能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本次测试中两块成绩垫底的硬盘尽管定价略有差异,但撕下商标之后发现两款产品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公模贴牌产品。不论是性能还是颗粒的来源,这种类型的产品买回家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三星在SSD产品市场中有着绝对的硬实力,这也就顺便带来了绝对的定价权,换句话说,就是它贵你也拿它没办法。本次参与测试的希捷BarraCuda 510在整体性能的跑分表现表现仅此于三星,日常使用体验上来说几乎可以说感受不到明显区别。希捷用更低的价格造出了体验几乎一致的产品,是一个更亲民也更合理的选择。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