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硬件 > 耳机 > 新闻详情

发烧友不用苹果? 全民大讨论之苹果音质

时间: 2016-04-26 10:23 来源:3dmgame.com 编辑:夕阳月下

  【PConline 全民大讨论】从苹果的iPod发售至今,一股声音就从来没听过:苹果音质不入流、发烧友都不用苹果云云。但是有趣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数都没有用过,甚至听过苹果的设备。也就是说,许多这类可办意见大多都是网友口口传播而得到的“人云亦云”的效果。那么实际上iPod乃至iPhone的音质到底有多不济?还是我们过分解读?我们下面大家以一个理性平静的态度来对待.

IPOD音质

从硬件说起:

  实际上对于播放器音质,比较关键的还是受解码、运放芯片以及电路本身设计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国内一些爱好者来说,在受到厂商不断的宣传影响下,“唯芯片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那么我们也先从iPod的芯片说起。

ipod芯片
国外网站拆解的iPod Video,内部解码芯片为WM8758

  早期的iPod一直都是采用Wolfson的芯片,而在iPod Classic后开始转向Cirrus Logic品牌的方案,同样的iPhone也是从第三代iPhone 3GS开始才开始专用Cirrus Logic的芯片。而由于这些均是解码运放一体式的芯片,从简单的数据对比来看,两者在DAC上的性能并不算相差太大。

  当然由于是针对便携播放器而设计的芯片,在性能上相比起一些台式机设备所用的解码运放芯片,单纯的性能就已经是差一截的。不过在5-6年前,当时的播放器也大多是采用相似的便携芯片,也尚未有发展到今时今日各种台式芯片放在便携设备上使用的情况,所以实际上芯片性能上的差距,苹果方面至少在早期并没有处于劣势。

剑桥DAC
WM8740被广泛应用到台式解码器中

  而现在,一大波打着发烧芯片、无损音源旗号的“神砖”播放器大行其道,他们共通的特点都是采用了以往在台式设备(CD机、解码、功放)上才会看到的解码、运放芯片,最常见(甚至可以说泛滥)的有Wolfson的WM8740以及ES9018这两颗解码芯片。这类芯片,单纯地在信噪比、分离度等参数上,已经远远抛离了iPod所用的解码运放一体式的芯片。可以说iPod单单在音质上逊于目前的国砖类产品是不争的事实。

从软件上说:苹果无出其右

IPC
苹果IPod的操作设计非常巧妙

  无论再怎么黑苹果,也不得不承认苹果在人机交互设计方面是世界一流的。iPod独创性的WheelClick转盘使得人们可以在数十GB的音乐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歌曲,而后期的iPod Touch也算让许多人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了iOS的方便。可以说在操作方面目前仍未有播放器厂商能够超越哪怕是早期的iPod Classic。

X3
国内厂商在UI上已经有所进步

  反观国产厂商,早期的那几款“国砖”的操作界面,你甚至可以用反人类来形容也不为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厂商也一直在UI方面下功夫,但相较之下,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音质:白开水就是差音质?

IPHONE音质
国外针对iPhone5的数据测试 成绩并不算差

  虽然音质是千人千面的事情,但是相对来说,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就是IPod的音质比较少音染,声音像“白开水”。虽然音质不如现在的国砖类播放器,但中性的声音可以说是一种风格,如果以风格论高低是否就正确呢?可以说很多网友在喷的时候完全没喷对点子上。

    关于苹果设备音质你怎么看
  • 1.关于苹果设备音质你怎么看(单选)
  • 我用过苹果设备,我觉得苹果的音质不错
  • 我没有用过苹果设备,我觉得苹果的音质不错
  • 我用过苹果设备,我觉得苹果的音质烂透了
  • 我没有用过苹果设备,我觉得苹果的音质烂透了
  • 路过围观

[page]

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

宣传

广告
将人的欲望对象放入宣传广告中是非常有效的

  首先作为商家,要推广一款产品自然要列出其卖点进行宣传,而其中的“卖点”,则需要商家自行“创造”——有时候你并不需要比别人更优秀,哪怕你用的零件跟其他品牌都完全相同,但是凭借着不同的宣传包装,也能制造出新的卖点,这一方面在目前手机上可谓十分常见。

  在播放器领域,音质一直都是国内厂商宣传包装的重要卖点。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魅族MP3火热时期疯狂流行的“飞利浦芯片”。而到了现在的“国砖时代”,对音质的追求则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而笔者认为,对于性能的追求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厂商的宣传的长期宣传的弊端则在于将大家的目光完全集中在了一个方向,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最显著的问题则在于“国砖”除了音质的其他方面性能都不尽人意,最明显的是操作、UI、以及续航等方面。

人际传播

WEB2.0

  同样地,在宣传方面,苹果一向都是将自己的产品以“Life Sytle”式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在最早期接触苹果产品的人,大多都是艺术家或者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成功人士,这类人士在社会上是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的。而当苹果产品俘虏了这个群体之后,苹果的产品就很自然的会形成一种“高端人士所需要的电子产品“的错觉。同样的现象已经发生过在iPod、Mac以及iPhone身上,其中尤以iPhone4的爆发最为人所知。

真实的故事
你懂的

  但问题又在于,这一个高端社会地位的人,一般都不是专业的音乐发烧友。缺乏发烧圈的意见领袖,加上苹果本身音质并不是特别出类拔萃和高昂的价格,也就会导致这类音乐发烧友对iPod产生一种负面的印象。类似的情况也出现了在Beats By Dr.Dre的耳机上(你们都懂了)。

你还坚持己见吗?

器材党

  其实说了那么多,笔者个人对苹果设备的意见是:各方面都很平衡的机器,以iPod Classic为例,作为目前1500元左右就能拿到一台160G容量的播放器,虽然音质上不如国砖产品,但是综合操作、续航、设计各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平衡的境界。而且实在不满意音质的话,市面上也有海量的捆绑升级配件可供选择,最后说发烧友不用苹果显然也是不客观的,毕竟一台160G的播放器,单单是作为转盘使用的话(例如接入解码器),实际上也已经能够匹敌许多国砖产品了,而且价格显然也已经想接近,这也是数年前苹果iMod捆绑流行于论坛的最主要原因。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