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度显卡布局已经完毕,在玩家最受关注的千元市场上,AMD以R9 380、370系列作为棋子,而NVIDIA这边则以GTX960、GTX950系列迎战。剩下的就得看厂商的价格策略以及对于非公版显卡的微调了。如果你心里对于千元显卡没有一个底的话,那么今天的铭瑄两张AMD显卡的评测就能让你了解目前千元显卡的形势。下面一起关注铭瑄 R9 380终结者4G以及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的评测吧!
用低价吸引玩家 铭瑄R9 380/370显卡评测
事实上,两张显卡的外观设计大同小异,不过内部拆解得出来的结果就有所不同了,所以我们分开对两张显卡进行介绍。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赏析
R9 380 GPU沿用了颇受好评的Tonga这个2014年推出的新架构,所以它与R9 285一样的核心规格,只不过R9 380频率有所提升。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的整体外观沿用了铭瑄非公版显卡一贯的风格,红色扇叶加上全覆盖黑色外壳,一切向简洁看齐。显卡长度适中,双槽厚度,中规中矩。
显卡重量较轻,背面没有内置金属背板,我们可以看到背面的做工用料的水平如何。
这款显卡提供了双6针的辅助供电,显卡TDP为225W。
此外,Tonga架构显卡中取消了交火的”搭桥“,只需通过PCI-E的带宽就能满足多卡数据交换的需求。所以你在铭瑄这张显卡找不到交火金手指时,不必惊讶。
输出接口提供双DVI+HDMI+DisplyPort的组合,支持宽域技术,满足不同的需要。
显卡规格说明: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 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R9 380 |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 |
架构 | Tonga | Tonga |
制作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流处理器 | 1792 | 1792 |
纹理单元 | 112 | 112 |
光栅单元 | 32 | 32 |
显存容量 | 2/4GB GDDR5 | 4GB GDDR5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核心频率 | 970MHz | 970MHz |
显存频率 | 5500MHz | 5500MHz |
辅助供电 | 6pin+6pin | 6pin+6pin |
规格说明:铭瑄 R9 380终结者4G的规格与公版一致,是比较少见的非公版设计公版频率的显卡。不过显存容量增大一倍,达到了4GB GDDR5的规格,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page]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拆解:
显卡拆解难度不高,并且集成度较低,所以长时间使用后清理灰尘的工作还是蛮简单的。
显卡内置了两个风扇,尺寸为9cm,采用仿生学的设计,对比普通扇叶在细节上有所改动,理论上能提供更多风量。
内部散热模块内置了四根6mm纯铜热导管,大面积的纯铜底座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散热鳍片密度不算高,整体散热面积对比竞争对手不算大,不过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够用就行。
铭瑄 R9 380终结者4G PCB
黑色的PCB看起来很有档次,PCB整体做工还不错,用料比较充足,质量细节还可以,不过离顶级还有点距离。
显卡搭载了一颗Antigua GPU,拥有1792个流处理器、112个纹理单元和32个光栅单元,频率970MHz,显存是256bit的4GB GDDR5,比起2GB版本提供多一倍的显存带宽。
显卡采用了5+2相的供电设计,R22的电感在显卡供电中属于主流一档,采用了日系全固态电容,数目较多,保证了显卡正常稳定。
[page]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赏析
R9 370 1024SP 在流处理其数量上完全不能与上一代的270/270X对上号,仅有1024SP,但是上一代的270系列有1280个,所以算是一个新版本。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X2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的正面依然是熟悉的套路,红色扇叶加上黑色外壳,十分简洁。
背面依然没有内置背板,可见散热器延伸到PCB外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外露的热管,顺便为散热设计买了下广告。
显卡预留了一层的散热孔为排出热风,下面是显示输出接口,有HDMI,DVI,DIsplayPort,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显卡内置了一个辅助供电,采用6pin的设计,提供额外75W的供电功率。此外,这张显卡内置了一个CF交火金手指,玩家可以组建双卡来提升性能。
显卡规格说明: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 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R9 380 |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 |
架构 | Pitcaim | Pitcaim |
制作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流处理器 | 1024 | 1024 |
纹理单元 | 64 | 64 |
光栅单元 | 32 | 32 |
显存容量 | 2/4GB GDDR5 | 2GB GDDR5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核心频率 | 975MHz | 980MHz |
显存频率 | 5600MHz | 5600MHz |
辅助供电 | 6pin | 6pin |
规格说明: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作为非公版显卡,规格也比较一般般,980MHz核心频率比公版的970MHz仅仅高出5MHz,在实际的体验中基本可以忽略。至于其他规格上,均和公版一样,其中显存容量为2GB。
[page]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拆解
显卡拆解过程和R9 380版本一样,均为可分离式的散热风扇设计,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显卡各个部件的构成。
散热风扇设计方案依然和R9 380,同样的9cm直径的尺寸以及仿生学设计。
散热器内部的设计就不一样了,内置了三条镀镍纯铜热导管,取消了纯铜底座,核心直接与热管接触来提升传热效率。散热面积缩小,当然对于接近公版频率的R9 370核心来说这样的散热设计已经足够。
铭瑄 R9 370 1024SP巨无霸2G PCB
显卡的PCB设计与R9 380版本有些类似,我们可以估量它们是用同一套PCB模具设计的。
显卡采用Pitcaim显示核心,具备1024个流处理器,核心频率980MHz,搭载2GB GDDR5显存以及256bit位宽,其显存频率最高可达5600Mhz。此外还支持最新的DX 12和OpenGL 4.5,并具备AMD Mantle APP、VSR视觉超分辨率技术、FRTC帧数控制技术、ZeroCore核心休眠技术等诸多特性。
供电相数相比R9 380版本少了些,变成了4+2相,其余做工用料均和R9 380版本一致。
[page]
显卡理论测试
测试小结:因为两张显卡的频率和公版差不多,所以我们直接跟NVIDIA定位相似的显卡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在基准跑分上,性能顺序为R9 380>GTX960>GTX950>R9 370>GTX750Ti。
游戏实际测试
测试小结:在六个游戏的测试中,铭瑄 R9 380的成绩最出色,能够满足大多数游戏的高清分辨率高画质流畅运行,R9 370的成绩在GTX960以及GTX750Ti之间,实际跑分符合了主流游戏以及网游的定位。
[page]
平台功耗测试
为了更加贴近玩家日常应用中的真实场景,我们将采用三种方式来对平台功耗测量,分别是Furmark拷机、游戏拷机以及网页浏览状态下。
测试结果:虽然Rx 300系列显卡的性能因为采用同种架构的关系所以没有太大的性能进步,但是成熟的工艺带来更低的显卡功耗,当然相比Maxwell还是稍逊一些。不过不到300W的满载功耗,对于现在的电源来说是举手之劳。
显卡温度测试
测试小结:温度测试上,对比显卡的差距不大,两张铭瑄AMD显卡的满载温度分别为74摄氏度以及72摄氏度,玩家玩爽游戏时不用过于担心过热问题。
显卡噪音测试
测试小结:两张显卡的噪音值分别为64.5以及63.5分贝,在安静环境下使用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呼呼声的。不过只要你不特别留意风扇声音,对平时使用没用太多影响。
[page]
测试显卡的天梯指引位置如下:
PConline显卡天梯图说明:两张显卡的规格以及性能均接近或者等于公版,所以在显卡天梯上的位置如上图。
PConline总结:
铭瑄非公版显卡依然以低价位主打
铭瑄R9 380以及R9 370均定位在高性价比非公版显卡,价格上十分给力,均为电商平台的最低价。不过在频率上就不太给力了,接近公版或者与公版一致,至于其他测试性能方便均显得中规中矩。总的来说,铭瑄R9 380以及R9 370适合追求田忌赛马式的消费需求,比如同一价位能够买到更高端的GPU,铭瑄推出这系列显卡,也是反映了这一点。
铭瑄R9 380以及R9 370 显卡点评 | |
优点 | 缺点 |
1、非公版设计 | 1、频率不给力 |
[page]
附加说明:测试平台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i7-4790K |
主板 | 华硕 Z97-PRO GAMER |
内存 | 海盗船 DDR3 1600 8GBx2 |
硬盘 | 影驰 铠甲战将 512GB 固态硬盘 |
电源 | Antec 1300W HCP Platinum |
显卡 | 铭瑄 R9 380(970/5500MHz) NVIDIA GTX960(1127/7012MHz) NVIDIA GTX950(1178/6600MHz) 铭瑄 R9 370(980/5600MHz) NVIDIA GTX750Ti(1020/5400MHz)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ulimate 64bit |
显卡驱动 | AMD 催化剂 15.7 / NVIDIA Forceware 358.50 |
平台说明:测试平台方面依旧是消费级平台Z97+4790K的顶配,本次测试一共选用了5块显卡进行测试,分别为今天评测的两张显卡以及三张NVIDIA公版显卡,驱动方面为AMD提供的最新版15.7以及NVIDIA Forceware 358.50。
游戏详细设置一览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