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万众期待的AMD R300系列显卡横空出世,但由于市场的关注度都指向革命性的Fury中,显得R300系列产品线给人一种被抛弃的样子。当然了,这与它采用上代一样的架构不无关系。不过没关系,新卡总有新气象,就看价格良心AMD在后续怎样做到吸引粉丝点击“购买”按钮吧。
R300系列显卡推出之后,一系列的非公版显卡也浮出水面。最近,PConline评测室就收到了三张R300系列的非公版显卡,均来自镭风,分别是R9 380、R9 370 1024SP以及R7 360。它们的性能如何、价格怎样定位?相信是各位玩家接触新显卡必定发出的疑问。今天就在这三张显卡的评测中寻找答案吧。
评测显卡简介
红圈散热、银色金属散热外壳,经典简练的设计让人霎时间认出了这是镭风的非公版显卡。三张显卡均属于镭风的毒蜥系列,上图从左到右分别为镭风 R7-360 毒蜥 Twin-2GD5、镭风 R9-370 1024SP 毒蜥 Top-2GD5以及镭风 R9-380 毒蜥 Top-4GD5。下面简单看看它们的性能参数与公版有什么不同。
镭风 R7 360 毒蜥 Twin规格:
R7 360规格参数对比 | ||
显卡 | 镭风 R7 360 毒蜥 Twin | AMD R7 360 |
核心代号 | Tobago | Tobago |
晶体管数量 | 21亿 | 21亿 |
制造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流处理器 | 768 | 768 |
纹理单元 | 48 | 48 |
ROPs | 16 | 16 |
显存容量 | 2GB | 2GB |
显存位宽 | 128bit | 128bit |
核心频率 | 1150MHz | 1050MHz |
显存频率 | 7000MHz | 6500MHz |
供电接口 | 6pin | 6pin |
规格说明:镭风 R7 360 毒蜥 Twin基于Bonaire代号,与R7 260一样的流处理单元的规格,但是比不过R7 260X。核心与显存频率均比公版R7 360有着明显的提升,相信会有不错的表现,其他规格没有变化。
镭风 R9 370 1024SP 毒蜥规格:
R7 370规格参数对比 | ||
显卡 | 镭风 R9 370 1024SP 毒蜥 | AMD R7 370 |
核心代号 | Pitcaim | Pitcaim |
制造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流处理器 | 1024 | 1024 |
纹理单元 | 64 | 64 |
ROPs | 32 | 32 |
显存容量 | 2GB | 2/4GB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核心频率 | 1025MHz | 975MHz |
显存频率 | 5600MHz | 5600MHz |
供电接口 | 6+6pin | 6pin |
规格说明:镭风 R9 370 1024SP 毒蜥在流处理其数量上完全不能与上一代的270/270X对上号,仅有1024SP,但是上一代的270系列有1280个。频率方面,镭风 R9 370 1024SP 毒蜥比公版核心频率高出50MHz,辅助供电变成了6+6针,其余不变。
镭风 R9 380 毒蜥规格:
R9 380规格参数对比 | ||
显卡 | 镭风 R9 380 毒蜥 | AMD R9 380 |
核心代号 | Tonga | Tonga |
制造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流处理器 | 1792 | 1792 |
纹理单元 | 112 | 112 |
ROPs | 32 | 32 |
显存容量 | 4GB | 2/4GB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核心频率 | 980MHz | 970MHz |
显存频率 | 5700MHz | 5700MHz |
供电接口 | 6+6pin | 6+6pin |
规格说明:镭风 R9 380 毒蜥沿用了颇受好评的Tonga架构,与R9 285一样的核心规格,只不过频率有所提升。而镭风 R9 380 毒蜥进一步提升频率,达到了980MHz。现粗容量达到4GB,其余规格不变。
[page]
镭风 R7-360 毒蜥 Twin-2GD5概况:
下面我们对三张显卡进行一一介绍。首先是镭风 R7-360 毒蜥 Twin-2GD5,方正的散热器把PCB正面全面覆盖,背面安装了一块金属背板实现散热与固定的目的。显卡还提供了一个6pin辅助供电接口以及一个交叉火力的金手指。显卡还配备一键超频按钮,可以实现1050MHz和1150MHz频率的切换。
显卡采用了E-AIR智能冷却系统,这款散热系统专门为镭风一键超频功能设计,具备两个9cm的大型镰刀风扇以及33片平均厚度达0.9mm大面积散热鳍片。三热管直接与核心接触,实现快速传热的目的。对于一款主流级别的显卡,这种散热配置足以应付。
显卡PCB为非公版的设计,用料足够良心。PCB布局整齐有序,用料十足而且为高质量的元件。即使是对显卡不熟悉的玩家,也感受到这份良心。
镭风 R7-360 毒蜥 Twin-2GD5配备的Tobago GPU内置768个流处理器,与R7 260一致。高性能模式下核心频率为1150MHz,而显存频率比公版有较大幅度提升,达到了7000MHz,容量为2GB。
供电方面,显卡提供了6相的一体化供电设计,采用了日系化工的电容,品质高而且耐用,保证了显卡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page]
镭风 R9-370 1024SP 毒蜥 Top-2GD5概况:
镭风 R9-370 1024SP毒蜥Top-2GD5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镭风 R9-370 1024SP 毒蜥 Top-2GD5显卡相当于R7 360版本的加长版,增加了一个风扇的长度,此时PCB长度也有所增长。显卡依然内置了一整块金属背板,把整个PCB背面覆盖掉。输出接口采用双DVI+HDMI+DP的接口组合,满足市面上众多显示器的接口。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键超频的按钮,可以切换公版频率以及1025MHz高频率两种模式。
显卡提供了双6针的辅助供电以及一个交火金手指,这个配置与公版一致。
显卡拆解,可以看到散热器以及背板相当有份量。长度达到了顶级显卡的水平,对于这款电商报价只有1099元的显卡来说,用料是十分丰厚的。
显卡散热器方面,使用了自主研发的E-Air三风扇散热方案,红色的外圈采用呼吸灯设计,会随着风扇运转的同时闪烁。配备3个巨大8.5CM镰刀风扇组成高效率散热系统以及150多片平均厚度为0.9MM的大面积散热鳍片,镀镍的工艺让散热器的品质足以叫板顶级产品。
显卡PCB设计依然良心。采用SPT超量镀银材质,具备优异的电气性能和卓越导热能力。白色的视频分割线保证了图像输出的稳定性,不容易被PCB元件部分造成电磁干扰,这点细节设计值得一赞。
6+3相的分离式供电设计,布局整齐。日系固态电容,具备更加环保、低阻抗、耐高纹波等特点,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封闭式铁素体电感提供更强电气性能,整体供电设计是很不错的。
显卡采用Pitcaim显示核心,具备1024个流处理器,核心频率最高达1025Mhz,搭载2GB GDDR5显存以及256bit位宽,其显存频率最高可达5600Mhz。此外还支持最新的DX 12和OpenGL 4.5,并具备AMD Mantle APP、VSR视觉超分辨率技术、FRTC帧数控制技术、ZeroCore核心休眠技术等诸多特性。
[page]
镭风 R9-380 毒蜥 Top-4GD5概况:
镭风 R9-380 毒蜥Top-4GD5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镭风 R9-380 毒蜥 Top-4GD5的整体外观与R9 370版本差不多,如果将产品标签撕掉,你会分出来吗?如果你对产品规格熟悉,还是可以的。因为Tonga架构的显卡并不需要交火金手指就能实现多卡互联,所以在这张R9 380显卡中并没有找到交火接口。辅助供电、侧面显示输出接口均和R9 370版本一样,依然提供一键超频按钮。
显卡拆解,散热以及背板的配置与R9 370 毒蜥一样。
显卡散热器设计与R9 370毒蜥一模一样,使用了自主研发的E-Air三风扇散热方案,红色的外圈采用呼吸灯设计,会随着风扇运转的同时闪烁。配备3个巨大8.5CM镰刀风扇组成高效率散热系统以及150多片平均厚度为0.9MM的大面积散热鳍片,镀镍的工艺让散热器的品质足以叫板顶级产品。
PCB的设计就和R9 370的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GPU的DIE增加了一个金属框,并且供电相数少了一个,同时也少了显卡画质信号线。
供电部分采用5+3相SPT超量镀银规格,依然是日系化工全固态用料。核心供电虽然少了一相,但改用了钽电容,电气性能有增无减。
显卡搭载Tonga核心,拥有1792个流处理器、112个纹理单元和32个光栅单元。支持Mantle、Tureaudio以及4K等特性。核心频率最高达到980MHz,可切换公版频率970MHz。8颗显存组成4GB/256Bit的规格,提供更高的显存带宽。
[page]
显卡理论测试
测试小结:三张毒蜥显卡的频率都高于公版频率,所以跑分自然比公版显卡高。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实际游戏测试中的性能如何吧!
游戏实际测试
测试小结:在六个游戏的测试中,三张毒蜥显卡领先各自的公版显卡的对比就不用多说了,我们重点看看流畅度。R3 380显卡在1080p高画质下流畅度尚能接受,但是在孤岛危机3中出现了比较卡的现象,毕竟“显卡危机”。而R9 370的测试中只有一半的游戏能够维持流畅水平,R7 360更加惨淡。所以在千元级或者以下的显卡中玩次世代游戏还得适当降低画质才行。
[page]
平台功耗测试
为了更加贴近玩家日常应用中的真实场景,我们将采用三种方式来对平台功耗测量,分别是Furmark拷机、游戏拷机以及网页浏览状态下。
测试结果:虽然Rx 300系列显卡的性能因为采用同种架构的关系所以没有太大的性能进步,但是成熟的工艺带来更低的显卡功耗。所以无论是显卡满载功耗还是游戏功耗,表现都比较出色,只有一百多到两百多瓦特的水平。此时,升级这类显卡不需要担心自家电源能否带得动。
显卡温度测试
测试小结:温度测试上,毒蜥显卡的散热效能体现出来了,最高仅有60出头摄氏度的GPU满载温度,让你不需要担心显卡散热是否给力,镭风 毒蜥显卡已经给你三份满意的答卷。
[page]
测试显卡的天梯指引位置如下:
PConline显卡天梯图说明:三张显卡的频率均领先公版,实测性能比对应的公版好一些。所以在天梯图中我们把它放在如上图的位置。
PConline总结:
镭风 毒蜥系列非公版显卡
镭风 毒蜥系列非公版显卡设计独具特色,标志性的大红圈散热具备很高的辨识度,同时实际散热效果十分给力。作为非公版显卡,三张Rx 300达到了极高品质,比如镀银PCB、钽电容、全固态日系电容等,工艺十分吸睛。性能方面,支持一键切换频率,一按就能提升显卡频率,性能比公版频率更好,免费提升性能。总的来说,毒蜥系列Rx 300显卡是值得选购的高质非公版A卡。
镭风 毒蜥系列 显卡点评 | |
优点 | 缺点 |
1、设计品质内外兼修 | 暂无 |
[page]
附加说明:测试平台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i7-4790K |
主板 | 华硕 Z97-PRO GAMER |
内存 | 海盗船 DDR3 1600 8GBx2 |
硬盘 | 影驰 铠甲战将 512GB 固态硬盘 |
电源 | Antec 1300W HCP Platinum |
显卡 | 镭风 R9 380 毒蜥(980/5700MHz) AMD R9 380(970/570MHz0) 镭风 R9 370 毒蜥(1025/5600MHz) AMD R9 370(975/5600MHz) 镭风 R7 360 毒蜥(1150/7000MHz) AMD R7 360(1050/6500MHz)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ulimate 64bit |
显卡驱动 | AMD 催化剂 15.7 |
平台说明:测试平台方面依旧是消费级平台Z97+4790K的顶配,本次测试一共选用了6块显卡进行测试,分别三张镭风毒蜥新卡以及各自对应的公版显卡,驱动方面为AMD提供的最新版15.7。
游戏详细设置一览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