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终于在一个月前的E3大展上发布了2015年的新产品,最吸引人眼球的自然是采用HBM显存的全新R9 FURY系列,但是FURY的定位瞄准的就是旗舰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实际意义不大,反而R9/7 300系列才是我们更加值得关注的。之前从规格上看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它们与上一代的200系列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究竟300系列与200系列有多大差别呢?究竟消费者该买200系列还是300系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你测试一下!
全新300系列究竟有啥区别?
300系列与200系列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相信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了,从AMD目前的处境和实力来看,先集中精力将HBM显存应用之后再进行普及是最好的策略,这也难怪在中高端市场会再次祭出“型号升级”大法了。虽然是“型号升级”,但是如果AMD进一步执行差异化的销售策略的话,其实还是会有很多用户会考虑A卡的!所以对于300系列来说,消费者的要求也很简单——马甲就马甲,给点提升呗!
之前其实我们曾经也跟距外媒曝光的部分信息对300系列进行了一定的预测(相关链接:点击查看),因为HBM和GPU架构尚未成熟的关系,R7/9 300系列还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承担起AMD中高端市场的市场重任!
说完定位我们再来大致的看看性能,整体来看核心在架构上的变化并不大,更加重要的改变应该是在显存容量方面,从后面的成绩看AMD在最新的驱动中也对这部分多出来的显存进行了妥善的利用,功耗和发热似乎有所改善,这一点我们也会在随后的测试中来进行验证。
R9/7 300全系列规格参数仔细对比
No.1:R7 360
竞争对手:GTX750
市售价位:799-849元
R9 360规格参数对比 | ||||||||
型号 | R7 260 | R7 260X | R7 360 | |||||
核心型号 | Bonaire | Bonaire | Tobago | |||||
晶体管数 | 21亿 | 21亿 | 21亿 | |||||
流处理器 | 768 | 896 | 768 | |||||
纹理单元 | 56 | 56 | 48 | |||||
ROPs | 16 | 16 | 16 | |||||
核心频率 | 1000MHz | 1100MHz | 1050MHz | |||||
显存容量 | 1GB | 2GB | 2GB | |||||
显存频率 (等效值) | 5500MHz | 6000MHz | 7000MHz | |||||
显存位宽 | 128bit | 128bit | 128bit | |||||
供电规格 | 6pin | 6pin | 6pin | |||||
售价 | - | 609-779元 | 799-849元 |
规格参数说明:按照整体规格来看,R7 360跟R7 260的关系不浅,流处理器、ROPs等一些参数非常接近,但是纹理单元还要更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R7 360所用的核心采用了全新的“Tobago”代号,而且显存频率从5500MHz大幅提升到7000MHz,价格方面360却比260X还贵,到底360值不值这个价钱我们通过性能测试来看看。
No.2:R7 370
竞争对手:GTX750Ti、GTX950(未上市,预估)
市售价位:999-1199元
R7 370规格参数对比 | ||||||||
型号 | R9 270 | R9 270X | R7 370 | |||||
核心型号 | Pitcaim | Pitcaim | Pitcaim | |||||
晶体管数 | 28亿 | 28亿 | 28亿 | |||||
流处理器 | 1280 | 1280 | 1024 | |||||
纹理单元 | 80 | 80 | 64 | |||||
ROPs | 32 | 32 | 32 | |||||
核心频率 | 955MHz | 1050MHz | 980MHz | |||||
显存容量 | 2GB | 2/4GB | 2/4GB | |||||
显存频率 (等效值) | 5600MHz | 5600MHz | 5600MHz |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256bit | |||||
供电规格 | 6pin | 6pin | 6pin | |||||
售价 | 859-1199元 | 999-1299元 | 999-1199元 |
规格参数说明:首先要注意370的前缀已经从“R9”变为“R7”,也可以看出AMD已经将370划到了中端显卡的范畴,但是在流处理器等规格方面370连270都不如,核心频率上的提升也没有多少,但是价格方面相对比较亲民。
No.2:R9 380
竞争对手:GTX960
市售价位:1499-1699元
R9 380规格参数对比 | |||||||||
型号 | R9 280 | R9 285 | R9 280X | R9 380 | |||||
核心型号 | Tahiti | Tonga | Tahiti | Tonga | |||||
晶体管数 | 43亿 | 50亿 | 43亿 | 50亿 | |||||
流处理器 | 1792 | 1792 | 2048 | 1792 | |||||
纹理单元 | 112 | 112 | 128 | 112 | |||||
ROPs | 32 | 64 | 32 | 32 | |||||
核心频率 | 933MHz | 918MHz | 1000MHz | 970MHz | |||||
显存容量 | 3GB | 2/4GB | 3GB | 4GB | |||||
显存频率 (等效值) | 5000MHz | 5000MHz | 6000MHz | 5700MHz | |||||
显存位宽 | 384bit | 256bit | 384bit | 256bit | |||||
供电规格 | 6+6pin | 6+6pin | 6+8pin | 6+6pin | |||||
售价 | 1299-1399元 | 1299-1599元 | 1599-1899元 | 1499-1699元 |
规格参数说明:R9 380的参数就比较明了了,基本与R9 285保持一致,改变的只有显存和核心的频率,而且显存的频率采用了一个相当奇怪的数值——5700MHz,可能是AMD调试之后觉得这个就是显存频率、性能表现与功耗的平衡点吧。
No.2:R9 390/390X
竞争对手:GTX970
市售价位:2499-2699元(R9 390)、2999-3599元(390X)
R9 390规格参数对比 | |||||||||
型号 | R9 290 | R9 290X | R9 390 | R9 390X | |||||
核心型号 | Hawaii | Hawaii | Hawaii | Hawaii | |||||
晶体管数 | 62亿 | 62亿 | 62亿 | 62亿 | |||||
流处理器 | 2560 | 2816 | 2560 | 2816 | |||||
纹理单元 | 160 | 176 | 160 | 176 | |||||
ROPs | 64 | 64 | 64 | 64 | |||||
核心频率 | 947MHz | 1000MHz | 1000MHz | 1050MHz | |||||
显存容量 | 4GB | 4/8GB | 8GB | 8GB | |||||
显存频率 (等效值) | 5000MHz | 5000MHz | 6000MHz | 6000MHz | |||||
显存位宽 | 512bit | 512bit | 512bit | 512bit | |||||
供电规格 | 6+8pin | 6+8pin | 6+8pin | 6+8pin | |||||
售价 | 1999元 | 2299-3199元 | 2499-2699元 | 2999-3599元 |
规格参数说明:R9 390/390X同样“继承”自290/290X,核心均为上一代旗舰的夏威夷,两者的核心频率均有所提升,并且显存频率均提升为8GB,390在显存频率上也有所提升。
规格对比总结:不难看出R7/9 300系列在硬件上跟上一代200系列还有非常厚的渊源,从规格来看似乎成绩不会相差太大,那么事实是否这样呢?让我们在实际测试中一探究竟。
[page]
理论测试成绩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3% | |||
R7 370 vs R9 270X | -17% | |||
R9 380 vs R9 280 | +5% | |||
R9 390 vs R9 290X | +1% | |||
R9 390X vs R9 290X | +11% |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42% | |||
R7 370 vs R9 270X | -17% | |||
R9 380 vs R9 280 | +11% | |||
R9 390 vs R9 290X | +3% | |||
R9 390X vs R9 290X | +12% |
理论测试小结:从成绩来看,除了370不敌270X之外(小编手头没有270,所以只好错位来pk了),其他新的300系列都在一定程度比200系列有所超越。390的性能也已超过290X,同频下凭借更大的显存获得了更高的分数。不过最耀眼的还要数360,新3DMark下的分数已经超越42%,而且是反复多次测试的结果!那么后面的游戏测试中300系列能否保持自己的优秀表现呢?
[page]
游戏实际测试Part1
测试之前有话说!
我们的每次测试均采用官方最新的驱动,这次我们就采用了AMD上周刚发布的15.7WHQL驱动,所以在部分游戏成绩上会与之前的文章成绩有比较大的差异,请读者周知。(就连旧卡的数据也是重新测试的!)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4% | |||
R7 370 vs R9 270X | -3% | |||
R9 380 vs R9 280 | +9% | |||
R9 390 vs R9 290X | +1% | |||
R9 390X vs R9 290X | +10% |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11% | |||
R7 370 vs R9 270X | -9% | |||
R9 380 vs R9 280 | +1% | |||
R9 390 vs R9 290X | +8% | |||
R9 390X vs R9 290X | +15% |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56% | |||
R7 370 vs R9 270X | -6% | |||
R9 380 vs R9 280 | +3% | |||
R9 390 vs R9 290X | +15% | |||
R9 390X vs R9 290X | +23% |
游戏测试小结:虽然370“越级”挑战270X,但是从实际的游戏表现来看差距并没有理论测试中那么大,这跟测试所用的370采用了4GB显存也有一定关系(市面销售的绝大部分370都将是4GB显存)。其他新卡在游戏中的提升有的比理论成绩的百分比还要多出很多,这一点在“型号升级”中并不常见,尤其是360的表现依旧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page]
游戏实际测试Part2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62% | |||
R7 370 vs R9 270X | +0% | |||
R9 380 vs R9 280 | +13% | |||
R9 390 vs R9 290X | +2% | |||
R9 390X vs R9 290X | +12% |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12% | |||
R7 370 vs R9 270X | -36% | |||
R9 380 vs R9 280 | +16% | |||
R9 390 vs R9 290X | +20% | |||
R9 390X vs R9 290X | +33% |
R7/9 300系列成绩对比 | ||||
R7 360 vs R7 260X | +23% | |||
R7 370 vs R9 270X | -4% | |||
R9 380 vs R9 280 | +0% | |||
R9 390 vs R9 290X | +14% | |||
R9 390X vs R9 290X | +19% |
游戏测试小结:第二部分的游戏测试结果跟第一部分差不多,370在龙腾世界中遭遇滑铁卢,这跟龙腾偏重GPU性能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出现了整个游戏测试中最大的提升幅度——360在看门狗中提升了56%!(小编再次发誓已经反复测试!),360表现实属爆表。
[page]
平台功耗测试
温度测试看看就好!(仅作为功耗测试结果参考)
测试小结:以往的首测中我们都会进行温度的测试,但是由于300系列一上市就全部为非公版产品,而且测试中使用的200系列部分也为非公版,所以在温度表现上偏差会比较大,这一部分的结果仅作为功耗测试结果的参照,如果您想了解某款产品的具体散热效果请关注我们后续的产品单独评测。
我们依旧采用三种方式来对平台功耗测量,分别是Furmark拷机、游戏拷机以及网页浏览状态下。
测试结果:功耗方面整体来看并没有偷跑时候提升那么大,390功耗成为最高的跟我们测试采用的非公版产品有直接关系(小编真的搞不到390的公版...),但是可以看到390/390X在游戏中功耗又比290X低,可以看出前两者在核心层面还是做了一定的修改。
相比之下R9 380的成绩更加优秀,在核心和显存频率均有所提升的前提下,还要比R9 285/280功耗低了不少,看来AMD对Tonga核心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教。最后来看看370/360,370对照比自己高一档的270X,优势自然就出来了;而360因为显存频率有所提升,所以在功耗方面比260X略高。
闲置功耗方面因为公版和非公版之间做工及设计的差异有一定的小误差,可以看出AMD在显卡闲置时的功耗控制还是比较成熟的,功耗并不会因为显卡定位的关系而增加。(R9 290X公版经过多次拆解评测,请大家直接忽略...)
[page]
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因为游戏体验才是用户最终感受到的,所以我们用6款游戏测试中的实际成绩来进行对比。
对比小结:整体来看R7/9 300系列相对于200系列性能都有所提升,360超过了260X、370输给了270X(之后小编会找张270再pk一次)、380超过了285、390/390X都超过了290X,性能上已有一定幅度的整体提升。
功耗测试成绩汇总
这一部分的成绩汇总直接取Furmark拷机、游戏实际功耗两者的平均值,如果加入闲置功耗的话可能会干扰最终的对比结果,想了解闲置功耗成绩的读者可以翻阅上一页。
汇总小结:整体来看R7/9 300系列在功耗上的提升并不如之前小道消息的那么大,不过既然架构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样的结果也比较正常,虽然通过改变制程可以直接达到这个目的,但相信AMD不会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放在这个下一代产品出来之后就会淘汰的产品上。
PConline显卡天梯图
显卡天梯图说明:根据性能的表现我们将AMD最新的R7/9 300系列的天梯图位置标志如上,整体来看R7/9 300系列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对200系列进行更新换代的。
PConline评测室总结:价格合适就买吧!
300系列虽然从规格上看虽然与200系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从最后的性能和功耗表现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的,尤其是R7 360的表现尤其可以用出色来形容,而且从370的前缀从“R9”调整为“R7”这一点不难看出AMD已经将整个产品布局整体下调过了,相信后期还会有一定的空间。
那么300系列和200系列之间究竟应该怎么选择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价格。因为300系列并不具备强制取代200系列的能力,在下一代中高端A卡登场之前,A卡市场势必会出现200系列和300系列共存的现象。300系列在性能和功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并不绝对,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主要应该着眼于价格以及性能两者的对比,因为买A卡不就买的是性价比么?
系列市场定位下调是关键!
300系列姗姗来迟而且还存在“型号升级”,但是平心而论,温度和噪音的影响远比功耗大,如果一款非公版产品能平衡好前两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性价比,那么其实也是相当推荐购买的。
而且300系列的定位已经有所下调,次旗舰的位置也即将有R9 FURY以及R9 FURY NANO进驻,所以我们在对比的时候必须先明确现在R9 300系列的定位,毕竟现在390X充其量只能算一张高端卡而不是旗舰卡了。
AMD的反击又推迟了?
早在之前的R9 FURY X首测中小编就曾经仔细分析过,目前AMD的主要策略依旧是——拖!HBM显存的加入可以说就是反击的伏笔和序曲,但是目前的GPU所用的架构GCN并不能充分发挥出HBM的性能优势,这一点只有等AMD下一代专门为HBM开发的架构诞生。不过一次性能飞跃绝对是可以期待的,届时才是AMD真正的反击!
R7 360 优缺点点评 | ||||
优点 | 缺点 | |||
1、性能全面超越R7 260X | 1、无明显缺点 | |||
R7 370 优缺点点评 | ||||
优点 | 优点 | |||
1、功耗有所下降 | 1、性能提升幅度较小 | |||
R9 380 优缺点点评 | ||||
优点 | 缺点 | |||
1、核心&显存频率提升 | 1、无明显缺点 | |||
R9 390/390X优缺点点评 | ||||
优点 | 优点 | |||
1、性能有所提升 | 1、功耗提升不大 |
[page]
除了硬件你还应该了解什么?
相比之下,驱动对于A卡的成绩影响明显比硬件大,就是因为AMD在驱动方面一直相对不太给力,也导致了部分显卡空有理论性能而在实际游戏中无法完全展示。但是这一点也随着AMD最近发布最新的15.7驱动有所改观,15.7驱动不但是第一款涵盖了所有A卡(包括最新的R9 FURY以及R7/9 300系列产品)的正式版驱动。而且AMD还在15.7驱动中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显示技术以及功能支持,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细数一下!
首先就是对于Win10的支持,可以说15.7是目前第一款直接表示支持DX12游戏的驱动。其他新功能方面也有不少,包括全新的功耗及表现控制方式——Frame Rate Target Control(目标帧率控制),低分辨下显示增强——Virtual Super Resolution(虚拟超级分辨率),全新的抗撕裂技术——FreeSync。
Frame Rate Target Control(目标帧率控制):这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显卡的性能来调整在游戏中的性能表现,也就是不把显卡的全力发挥出来,从而在功耗和发热方面获得加成。这一点对于高端卡来说应该更加实用,毕竟只有有性能冗余的时候这个功能才能有所体现,这个功能对于硬盘有着几十个游戏的重度游戏迷来说还是不错的一个解决方案。(关于这个功能我们也会有后续的测试,敬请关注!)
Virtual Super Resolution(虚拟超级分辨率):这个功能类似于竞争对手NVIDIA的DSR功能,但是在设置的分辨率设置上选择更多。这种在更高分辨率下模拟运行的方式对于硬件需求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能从根本上提升材质和锯齿的表现,而且也比抗锯齿等其他技术更容易支持(基本所有游戏都能做到)。
FreeSync:因为显卡和显示器工作不同步的原因,会出现画面撕裂的现象,传统的V-sync(垂直同步)虽然避免了画面撕裂,但是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卡顿的现象。所以A/N两家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个问题上想了一些办法,NVIDIA的G-sync算第一个解决方案,但是AMD的Freesync已经成为了最新的DP接口内置标准,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显示器内添加什么硬件,相信在成本上还会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是老生常谈的DX12的Draw Calls,很多人把这个看作最终DX12性能的对比,但实际不然,只能说明DX12从软件层面对软件的请求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至于是否会影响最终在DX12游戏中的表现,我们会在后续的Win10 测试以及实际游戏测试中为大家展现。
[page]
测试平台说明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i7-4770K | |||
主板 | 技嘉GA-Z97X-SOC Force | |||
内存 | 海盗船DDR3 1600 8GBx2 | |||
硬盘 | 影驰 GAMER 480GB 固态硬盘 | |||
电源 | 振华 冰山金蝶 1300W | |||
显卡 | 迪兰恒进 R9 390X 酷能(1060/6000MHz)@1050MHz 迪兰恒进 R9 390 8G X-Serial(1010/6000MHz)@1000MHz 镭风 R9 380 毒蜥Top-4GD5(1025/5700MHz)@970MHz 镭风 R7 370 1024SP 毒蜥Top-2GD5(980/5600MHz) 镭风 R7 360 毒蜥Twin-2GD5(1150/7000MHz)@1050MHz AMD R9 290x(1000/6000MHz) AMD R9 280X(1000/6000MHz) AMD R9 285(918/5000MHz) AMD R9 280(933/5000MHz) AMD R9 270X(1050/5600MHz) AMD R7 260X(1100/6000MHz) | |||
软件平台 | ||||
优点 | Windows 7 Ulimate 64位 | |||
显卡驱动 | AMD 催化剂 15.7 WHQL(7月8日发布) |
测试平台说明:平台方面采用的依旧是消费级的顶级配置,不过由于300系列上市直接为非公产品,而且小编手头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公版的200系列的产品,所以本次测试的显卡中混合了比较多的非公版产品。
而且从上面的成绩来看,390X的成绩较之前我们做的首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要归功于AMD在驱动方面进行的改进,所以我们强烈推荐A卡用户升级到最新的15.7WHQL版驱动,毕竟除了游戏表现之外,15.7同样也带来了一大堆的新功能嘛。
游戏测试场景及测试详细设置
[page]
参测R7/9 300系列显卡一览
镭风R7-360毒蜥Twin-2GD5
镭风R9-370 1024SP 毒蜥Top-2GD5
镭风R9-380 毒蜥Top-4GD5
铭瑄R9 370 1024SP巨无霸X2
铭瑄R9 380 终结者4G
蓝宝石R9 380 2G D5 超白金 ITX
蓝宝石R9 380 4G D5 黑钻版 OC
蓝宝石R9 390X 8G TRI-X OC
迪兰R9 380 酷能 4G
迪兰R9 390 8G X-Serial
迪兰R9 390X 酷能
华硕猛禽STRIX-R9 380-DC2OC-2GD5-GAMING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