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750系列显卡的推出,打破了以往新架构必顶级的显卡发展规律。Maxwell架构如约来临,首先化身为主流的形象对市场进行冲击,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关注。799元的GTX750以及999元级别的GTX750Ti如约而至,新一代主流显卡的更新换代正式完成。作为以逸待劳的一方,AMD会以会以怎样的策略应对呢?
1000元级别对决的擂台:
1000元级别显卡市场介于高端与主流之间,这个价位对于主流3D游戏来说不需要牺牲太多画质基本能流畅运行。并且也是“加钱党”的重灾区,因为这里的产品线实在太多了。HD7850、GTX660、GTX650Ti-B以及最近推出的NVIDIA新品GTX750Ti,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随着GTX750Ti的推出,宣告着NVIDIA阵营1000元级别显卡将会由该显卡把守。那么AMD的反击战会怎样施行呢?答案就是HD7850。
从面向中高端产品线,再在下一代显卡发布后降级以发挥余热,这都是显卡厂商普遍的做法。这样做法的好处就是高性价比。AMD以往的HD6950、HD4850等显卡的持续火热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相信,HD7850会在AMD的掌控下保持竞争力。
纵观目前的局势,HD7850虽然已经是2012年年初的旧产品了,但是当时上市价格高达1999元,如今仅需半价就能买到,在目前整体IT界性能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性能依然不能小觑。尤其它256bit显存位宽,更是对比GTX750Ti优胜的地方。
1000 元级别显卡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HD7850 | GTX750Ti | |
核心 | Pitcairn | Maxwell | |
核心面积 | 212mm2 | 148mm2 | |
晶体管数量 | 2800m | 1870m | |
流处理器 | 1024 | 640 | |
纹理单元 | 64 | 64 | |
ROPs | 32 | 16 | |
显存容量 | 2GB GDDR5 | 2GB GDDR5 | |
显存位宽 | 256bit | 128bit | |
核心频率 | 860MHz | 1020MHz | |
显存频率 | 4800MHz | 5400MHz | |
报价 | 999元-1099元 | 999元 |
两款产品不是基于同一时代的产品,但均为28纳米工艺,技术的先进程度相近。由于定位关系,HD7850,拥有更多的晶体管数量,核心面积更大,性能方面流处理器更多(相对而言),同时高端显卡256bit显存位宽的血统保留下来。而NVIDIA GTX750Ti为Maxwell新架构,更小的核心与晶体管书目,功耗低到甚至不用外接供电,所以功耗肯定比对手更低。
在R9 200的首测中,我们可以看到HD7850的性能是高出GTX650TI-B的,但是GTX750Ti是不如后者,那么HD7850依然能够在性能压制GTX750Ti,还是从测试中找答案吧。
[page]
800元级别对决的擂台:
显卡千元以下的市场中,800元左右的价位竞争最为激烈,因为性能可以满足大部分游戏在不错的画质下流畅运行,而且显卡具备的功能也不会削减太多,此价位的显卡往往是消费的主力。由于对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因此这价位同时也是厂商们的必争之地。
目前,虽然A/N双份都陆续率先推出中端以及主流级的显卡,务求获得更多的销量。但销量大,自然库存大。双方都必定有比较多的库存,如HD7700系列、GTX650系列。在R7系列以及GTX750系列推出站稳脚跟并取代后,这些显卡自然落到599元级别以消耗库存直至退市。
在2013年年底以R7 260X先发制人的AMD,由于面对NVIDIA的GTX650系列有着一定的性能优势,所以从价格上卡住了N卡的空白,从而获得了先机。但是Maxwell的GTX750推出之后,市场形势风云突变,R7 260X还能高枕无忧吗?
纵观目前的局势,AMD方面R7 260X上市比GTX750早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无论产品种类、品牌、款式都相当齐全,非公版与公版的市场布局也已经相当成熟;而NVIDIA方面,GTX750发布不久,仅限首批同步上市的产品,种类不多。不过在价格方面,AMD的R7 260X的平均价格比GTX750高,但已有799元的R7 260X显卡。
800元级别主流显卡公版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AMD R7 260X | NVIDIA GTX750 |
核心代号 | Bonaire | Maxwell |
制作工艺 | 28纳米 | 28纳米 |
核心面积 | 160mm2 | 148mm2 |
晶体管数量 | 2.08B | 1.87B |
流处理器 | 896 | 512 |
ROPs | 16 | 16 |
纹理单元 | 56 | 48 |
显存容量 | 2GB GDDR5 | 1GB GDDR5 |
显存位宽 | 128bit | 128bit |
核心频率 | 1100MHz | 1020MHz |
显存频率 | 6500MHz | 5400MHz |
供电接口 | 6pin | - |
价格 | 799元-999元 | 799元 |
两款产品算是基于同时代,28纳米工艺,技术的先进程度相近。R7 260X拥有更多的晶体管数量,核心面积更大,而且官方给出的TDP满载功耗为115W。而NVIDIA GTX750为Maxwell新架构设计成果,更小的核心与晶体管,功耗低到甚至不用外接供电,所以功耗肯定比对手更低。
GTX750发布时间比R7 260X晚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从官方定位上看,是比R7 260X更低的,毕竟有着平均100元的价格差,那么为什么我们这次要单独进行对比呢?下面的评测分析就给大家答案。
[page]
一页看性能 针尖对麦芒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I7 4770K |
主板 | 技嘉GA-Z87X-OC |
内存 | DDR3 1600 4GB×2(8-8-8-24) |
硬盘 | 西部数据1TB 64M SATA3 |
电源 | LEPA G1600-MA-EU |
显卡 | HD7850(860/4800Mz) GTX750Ti(1020/5400MHz) R7 260X (1100/6500MHz) GTX750(1020/5400MHz)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DirectX 11 |
显卡驱动 | NVIDIA ForceWare 332.17 AMD催化剂14.1 |
测试平台说明:一如既往,我们使用消费级高端平台4770K+Z87,另外驱动方面使用适配R7 260X与HD7850的14.1,GTX750系列的NVIDIA ForceWare 332.17。
●3DMark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看看两款最新的3DMark的测试结果。
测试小结:明显看到,3D基准性能中R9 260X与HD7850都取得明显的领先。那么游戏性能怎样呢?
●一图流:热门游戏性能排位
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几款热门的游戏:《剑灵5》、《孤岛危机3》、《地铁:余光》、《古墓丽影》、《孤岛惊魂3》、《细胞分裂6》、《使命召唤:幽灵》以及《热血无赖》。测试画质均为中等画质,1080p分辨率。并以百分比来作为显卡性能高低的对比。
测试小结:而在游戏测试中,R7 260X依然领先GTX750,但是领先幅度只有一个百分比。而HD7850对比GTX750Ti就有着较大幅度的差距了,可见上代高端架构以及256bit显存位宽的优势。
●功耗测试:
测试小结:从显卡外接供电就能看出,仅需PCI-E供电的GTX750系列自然功耗更低。
[page]
一页看技术 架构新在哪
购买显卡,除了享受性能外,优化、体验、感官享受等也是显卡带给玩家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新架构有什么值得留意的技术。
●软硬兼施的AMD
AMD在新一代显卡推出后,再一次加强“Gaming Evolved”战略。
TrueAudio,让游戏音效更出色
早在R600架构的时代,AMD-ATI就整合音频输出,一直居于领先的地位。这次推出的TrueAudio音频技术再一次超前。不过受到硬件限制,TrueAudio仅限夏威夷核心的R9 290X/290,以及被称为GCN 1.1架构的R7 260X。
TrueAudio是什么?简单说是一种硬件加速音频处理技术。号称“全球第一款支持可编程音频流水线的独立GPU”,针对PC游戏音效。以往硬件加速图形处理,现在衍生到音频处理了。
按照以往传统,游戏开发商在开发游戏的时候,需要划分了一小块专区来处理音频,既浪费资源去处理音频等效果,又很难向用户展示所需要的效果。因此AMD在新核心里整合了音频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专门用来改进音频处理和音效,无需调用其它系统资源。
现在AMD的GPU部分非常看重游戏,同样重视游戏中的音频技术。整合了音频DSP不仅是突出产品产品差异化和制造亮点,还能跟随游戏机的步伐,要知道Xbox One已经有了音频DSP,AMD肯定觉得是时候在PC跟进。
“Mantle” API 释放GPU全部潜能
结合新显卡,AMD同样发布最新的API(代号“Mantle”)积极扩展游戏开发者社区,旨在方便与游戏开发商的合作优化。Mantel技术可以帮助游戏开发商利用GCN架构的PC和游戏主机之间的共性,使游戏共容于多个平台。
Mantle,是AMD自主创建的一款新型的图形编程模式,其充分利用现代化GPU性能,允许游戏开发者利用GCN架构的原生语言进行开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硬件优化。用地球来说明架构,核心GCN,中层mantle驱动和API,外层图形应用程序。减小CPU开销,性能提升9倍,底层直接访问GPU资源。
AMD全力出击应对三款最新的游戏平台,微软Xbox One、索尼PlayStation 4以及任天堂的Wii U。这三款游戏主机都采用了来自AMD的定制GPU,尤其是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甚至整个CPU+GPU架构都由AMD提供。对于支持Mantle API的游戏,可以绕过DX API直达硬件底层。兼容DX HLSL语言,简化移植,将来对AMD优化的游戏将会更多。
4K超高清、Eyefinity宽域技术
4K超高清开始充斥市场,AMD当然不能落后,改掉“HDxxx”的名字也是让显卡从命名上撇除高清的头衔,进入超高清。AMD R9、R7系列全面支持支持3840×2160分辨率的游戏,包括单屏的2160p、60Fps。最新催化剂驱动也将更新提供配套支持。
另外,Eyefinity宽域技术也进一步加强,通过DVI或者HDMI输出连接匹配的显示器时,几乎可以使用任何形式的输出组合——以前对DisplayPort输出的要求不复存在。这样以来,可以轻松实现单卡多屏显示。
●了解NVIDIA的新技术
硬件出色,但也要软件来配套,这也是NVIDIA一直走来的套路,聚焦GeForce GTX750系列同时,NVIDIA还带来了更多的技术。
GPU-Boost 2.0:功能设定温度上限时,显卡会根据所需自动超频,这有利于玩家和厂商针对显卡散热进行改动。
G-Sync:激活NVIDIA的G-Sync技术之后,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将会同GPU保持同步,而不是将GPU同步成显示器的水平,对竞技类游戏意义重大。
GeForce Experience:针对优化游戏画面配置和自动更新显卡驱动的软件。
ShadowPlay:允许玩家自行录制游戏视频。
NVIDIA一如既往重视软实力,除了显卡自带多项技术,今年主打软件GeForce Experience和ShadowPlay,前者适合小白玩家,软件根据PC配置优化游戏的画面和流畅度,减少玩家选择流畅性和画质平衡的困难。至于ShadowPlay,则方面用户录制视频,留下精彩的时刻。
[page]
●竞争分析:AMD性能占优
明显看到,双方推出的新品新品就是“玩针对”。AMD的两款显卡均在性能比较中取胜,并且HD7850的领先幅度十分明显。如果它依然保持市场生命力,并且降价到平均999元的区间,那么GTX750Ti会十分难熬。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款NVIDIA显卡均以超低的功耗取胜,这从不需外接供电就能看到了。所以,AMD的更适合追求更好性能的,而NVIDIA的更适合长时间游戏挂机的。
●价格分析:降价是喜闻乐见事情
但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R7 260X的定价是比GTX750高的,从持平到一百多不等,在性能稍微领先的前提下,功耗控制相差太多。这就是NVIDIA的目的,卡住你的死穴。
至于1000元的对比方面,由于HD7850依然在最低999元平均1099元的价格布局,比GTX750Ti的上市999元高一点。但是目前AMD尚未有后续降价动作,如果AMD继续赋予HD7850市场生命力,把平均价格降价到999元的话,那么性能低了十个百分比的GTX750Ti会十分尴尬。
所以,AMD必定有后续的降价动作,就是把R7 260X降到和GTX750的水平,HD7850降到和GTX750Ti的水平:同样的价格,更强的性能。这样的竞争,最后受益者自然是消费者了。作为长期走高性价比道路的AMD,让DIY玩家们拭目以待。
●PConline评测室小结:
AMD率先在顶级单卡中发布了新架构,NVIDIA却在中端显卡作为新架构的首发,可见两家的战略出现了一些转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竞争形成的平衡状况,谁也秒不了谁,最后由下一代新卡取代。不然,这个世界就不会出现A粉与N粉了。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