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拨到08年,国外同行AnandTech的站长造访AMD,那时正值R700架构的HD4870推出之时,当时该项目的领导者Carrell Killebrew“仍然试图让每个人都信服R700的设计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赢得性能王座并不像R300那会就意味着赢得一切(注:为02年9700Pro灭N卡全家的典故),他的论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疯子说的一样”。
这个道路,恰恰是主宰当前显卡发展的Small-Die小核心策略。正是这个策略,起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让NVIDIA的GT200大核心策略半年内无所招架,使Radeon HD 4870 X2稳坐DirectX 10末代的性能皇座。
为什么说“他的论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疯子说的一样”,因为当时GPU产品线布局思想依然为“先旗舰,再屏蔽,后中低”,但是R600的失败让AMD感觉到自身进入了NVIDIA当年NV30式悲剧的戏法(Radeon HD 2900 XTX显卡的稀缺程度与上古年代的Voodoo 5 6000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AMD拨乱反正般推出了承前启后之作R600,小核心策略初步雏形。虽然没有完全撼动王者地位,但是为R700的成功打下了地基。小核心带来了低成本,性价比依然是它成功的关键,相信大家对当时HD4850的大卖以及GTX260降价事件依然记忆犹新。同时小核心策略让组建单卡双芯显得水到渠成,Radeon HD 4870 X2成为当时的王者,是策略的成功。
另一边厢,NVIDIA继续走着传统的大核心GPU发展道路,相信大家对GT200架构的Die面积依然印象深刻吧,代表着传统的高性能高能耗的极端。但是这个思路已经开始遇到了瓶颈,尤其HD 3870 X2引领单卡双芯的旗舰级竞争中尤为突显。DX10时代NVIDIA在顶尖旗舰产品发布总是落后于AMD,而在Fermi时代折戟终于让NVIDIA认识到盲目的大核心是不可取的。从此,Small-Die一统天下。
HD4870 X2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HD4870 X2 | HD7850 | GT650Ti |
核心架构 | R700 | Pircaim | GK106 |
工艺 | 55nm | 28nm | 28nm |
核心面积 | 260mm2x2 | 212mm2 | 221mm2 |
晶体管数量 | 1900M | 2800M | 2540M |
流处理器 | 800*2 | 1024 | 768 |
ROPs | 16*2 | 32 | 16 |
纹理单元 | 40*2 | 64 | 64 |
显存位宽 | 256bit*2 | 256bit | 128bit |
核心频率 | 780MHz | 860MHz | 928MHz |
显存频率 | 3600MHz | 4800MHz | 5400MHz |
显存容量 | 1024MB*2 | 2048MB | 1024MB |
纹理填充率 | 31.2GTexel/s | 55.0GTexel/s | 59.4GTexel/s |
显存带宽 | 115.2GB/s | 153.6GB/s | 86.4GB/s |
directx支持 | directx 10 | directx 11 | directx 11 |
回顾了当年的GPU发展,今天我们就重温下Radeon HD 4870 X2的性能。考虑到上一代高端等于当代中端的换算法,隔了有三代的单卡双芯估计性能与当前千元级的HD7850差不多,所以我们选择了HD7850以及GTX650Ti进行对比。下面,还是以实际的测试数据说话吧。
[page]
测试平台说明: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I7 4770K |
主板 | 华擎Z87 |
内存 | DDR3 1600 4GB×2(8-8-8-24) |
硬盘 | 西部数据1TB 64M SATA3黑盘 |
电源 | LEPA G1600-MA-EU |
显卡 | AMD HD4870 X2 (780/3600) AMD HD7850 (860/4800) NVIDIA GT650Ti(928/5400)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8 +DirectX 11 |
显卡驱动 | NVIDIA 驱动326.80 |
为了统一平台性能,这次我们使用了I7-4770K+Z87平台,以确保不带来CPU上的瓶颈,另外对比的显卡方面,我们使用了AMD HD7850和NVIDIA GT650Ti,两款为热门的千元左右价位的产品。
3DMark理论测试:
由于HD4870 X2并不支持DX11,所以我们测试了3DMark的Cloud Gate场景和3DMark Vantage。
测试小结:从测试结果看到,HD4870 X2跑出的分数介于HD7850与GTX650Ti之间,为当前899元价位的性能水平。那么实际的游戏测试体验又会呈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尤其是老显卡碰到新游戏,驱动上的优化是否继续保持给力呢?
测试软件 设置 | |
软件 | 设置 |
![]() 《3DMark Vantage》 | Extreme模式 |
![]() 《新3DMark》 | Cloud Gate场景 |
[page]
热门游戏测试: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精简了游戏的说明,并且把多款游戏汇集成为大图表,让结果对比更直观。
关于游戏帧数(FPS)的意义
游戏帧数是反映游戏是否流畅运行的标准,大 多数情况下可这样归类,没有可玩性:帧数低于30FPS;可以 接受:帧数30-50;流畅运行:帧数50-60;完美运行:帧数大于等于6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帧数大于60意义不大,这时可以调高游戏画质获得更加的视觉效果。
由于现在很多新款游戏都采用DX11接口,我们把大部分都调整成DX9模式,尽可能把所有游戏的画质设置保持一致。
从游戏的测试看来,HD4870 X2游戏成绩要明显好于GTX650Ti,但不如HD7850。相信支撑着HD4870 X2在1080P分辨率高画质与高抗锯齿下成绩领先GTX650Ti的为显存位宽的巨大差别了。可喜的是,HD4870 X2依然可以很流畅运行最新的游戏大作,全部为流畅的60fps以上。
评测成绩汇总(仅代表所测试的6款游戏) | |
AMD HD7850 PK AMD HD4870 X2 | +17% |
NVIDIA GTX650Ti PK AMD HD4870 X2 | -10% |
这次我们测试了六款游戏,汇总一下。
所测试游戏的设置和测量方式 | ||
游戏 | 游戏设置 | 测试方法 |
![]() 《热血无赖》 | 画质选择普通,高抗锯齿,1920x1080 | 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 |
![]() 《战地3》 | 高画质,1920x1080 | 使用Fraps,“追猎行动”关卡开始至登上飞机 |
![]() 《孤岛惊魂3》 | Low画质+DX9,1920x1080 | 用Fraps软件记录猎杀野猪及采集三色药草后移动到下一个海盗营地场地 |
![]() 《蝙蝠侠》 | 1920x1080,画质最高 | 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 |
![]() 《使命召唤9》 | 中画质,1920x1080 | 使用Fraps,“精英联盟”关卡从画面渲染开始至直升机坠地 |
[page]
平台功耗测试:
在测试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法测试显卡的独立功耗,本轮测试中所有的功耗成绩均为整机功耗,测试过程中用功耗测试仪进行检测。
FurMark是一款OpenGL基准测试工具,通过皮毛渲染算法来衡量显卡的性能,属于满载压力测试。连续烤机5分钟后,记录平台功耗。
HD4870 X2作为当年的单卡双芯旗舰,融合了当时极高的集成度,加上制程的巨大反差,显卡功耗是相当可观的,超出了其余两款产品一倍以上。这也难怪HD4870 X2在淘宝卖得比GTX650Ti便宜多但依然无人问津了,毕竟在精打细算的主流领域,收养电老虎无异于助纣为虐。
PConline 总结:超高性价比,极低性耗比
PConline显卡天梯图说明:以我们测试,HD4870 X2的游戏性能在HD7850和GT650Ti之间,比GTX650Ti高一层的位置。现在看来HD4870 X2依然能够在大型3D游戏中获得画质与流畅的均衡,毕竟单卡双芯的性能王者不是盖的。。
● 感受当年卡皇的气场吧
不出意外,HD4870 X2在X宝的报价十分高性价比,400-500元左右的报价比起GTX650Ti性价比十分突出,但仅仅体现在售前性价比中。因为那功耗、那散热这些不会因为时代所影响的指标依然让显卡玩家们感受到那股卡皇的气场。
当年产能不俗的HD4870 X2造就了当今的低价
如果你是一名古董控,平时开机不多,偶尔玩玩大型3D游戏,那么HD4870 X2就是你收藏的好选择,而且又能发挥下余热,毕竟卡皇不是白叫的。如果你精打细算、专注游戏潮流、愿意为地球的节能环保出一份力,那你还是选择主流显卡装在机箱里面吧。
●HD4870 X2升级建议
基于节能散热的环保角度,我们并不建议用户直接升级到HD4870 X2并且长期使用,高出主流一倍多的功耗会让你后期的电费瞠目。但是仅仅400-500元的价格就能将当年卡皇娶回家,并且性能依然没有太大瓶颈,吸引力犹在,所以HD4870 X2适用过渡时期的显卡。
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早已入俗,但HD4870 X2的卡皇气场依然是摆在DIY发烧友柜子里绝佳的收藏品。
老显卡评测系列文章:
第一期:NVIDIA GT240 /09年发布,10年成为主流布 | 第二期:AMD HD5770 /10年中端显卡 |
第三期:AMD-ATI HD4830 /08年经典,曾威胁G92 | 第四期:NVIDIA GTX260+ /08年高端,至今力敌GTX650 |
第五期:AMD-ATI HD3850 /07年中端,如今敌不过核显 | 第六期:NVIDIA 9600GSO /09年主流,499元无敌手 |
第七期:NVIDIA GTS250 /G92收山之作,还不错 | 第八期:NVIDIA GeForce 6800 /9年前高端显卡,今天亮亮机 |
第九期:AMD-ATI HD3870 /07年很前卫,GDDR4显存 | 第十期:NVIDIA 8800GT/9800GT /曾让AMD难堪 |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