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横评】每次AMD和NVIDIA推出新一代的旗舰显卡,市场就会热闹非凡,引起一轮显卡更新换代的热潮。如今已是2012年,AMD和NVIDIA都已发布最新一代的旗舰显卡,你还记得它们5年前的旗舰显卡吗?5年后的今天,它们的性能是什么样的水平?今天,就让我们“穿越”一番,看看AMD、NVIDIA这5年5代旗舰显卡的性能表现吧。
时间回到5年前,2007年,那时显卡进入了全新的时代——DX10统一渲染架构时代。第一款DX10显卡8800GTX由NVIDIA抢先发布(06年底发布),无论性能上还是技术上相比以往产品都有全面的飞跃,领先AMD。而到了09年,第一款DX11显卡HD5870由AMD首发,产品上反超NVIDIA。5年几次轮回......
虽然这些都已成历史,但5年期间,每一代显卡都有每一代的辉煌。
显卡回顾之NVIDIA篇:
2007年上半年旗舰,NVIDIA GeForce 8800Ultra
GeForce 8系列代表作:8800Ultra
GeForce 8系列,代号G80,是NVIDIA的第八代GeForce显示芯片。G80是全球首款支援DirectX 10的显示芯片。NVIDIA GeForce 8800 Ultra是NVIDIA的最新一款Direct X10的新旗舰产品,首要竞争对手为AMD-ATI的R600。GeForce 8800 Ultra显卡采用采用新制程的G80-400核心,当时的零售价为829美元,绝对突出有卡王的风范。
2008年上半年旗舰,NVIDIA GeForce 9800GTX+
GeForce 9系列代表作:9800GTX+
GeForce 9系列,是NVIDIA的第九代GeForce显示芯片。9系列沿用65nm和DirectX 10,而且后来发展到55纳米,提升了主频,并更名为9800GTX+。GeForce 9800 GTX是建基于G92核心,同样有128个流处理器,纹理拾取单元是G80核心的两倍。但在高分辨率及开启全屏幕反锯齿的情况下不敌上代的8800 GTX/Ultra,效能瓶颈在其搭载的512MB/256bit显示内存,也因此一直受人诟病。
2008年下半年旗舰,NVIDIA GeForce GTX280
GeForce 200系列代表作:GTX280
GeForce 200系列是NVIDIA的第十代GeForce显示芯片,首个产品GeForce GTX 280于2008年6月16日推出,是一款高端产品。GTX 200系列拥有65nm制程,和55nm制程两种。GTX 200核心采用了第二代的统一架构,更专注非传统的GPU应用,性能上比上一代有较大的飞跃,同样把当年的竞争对手AMD HD4870甩后,但是功耗和发热量确实悲剧。
2010年旗舰上半年,NVIDIA GeForce GTX480
GeForce 400系列代表作:GTX480
GeForce 400系列是NVIDIA的第十二代GeForce显示芯片(第十一代是GeForce 300系列,应用于OEM市场),采用全新的Fermi架构。由于NVIDIA需要针对DirectX 11而重新设计显示核心,所以GTX 480的推出比对手AMD慢了不少。GTX480性能虽然强,但是功耗却再次悲剧。
2010年下半年旗舰,NVIDIA GeForce GTX580
GeForce 500系列代表作:GTX580
GeForce 500系列是NVIDIA的第十三代GeForce显示芯片,同GeForce 400系列一样采用TSMC的40nm制程。GeForce 500系列是GeForce 400系列的改进版。虽然GTX480和GTX580都采用40nm工艺制造,但GTX 580新增了硬件电压监控和调整,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浪费,能耗方面比上一代有很大的改善。
2012年旗舰,NVIDIA GeForce GTX680
GeForce 600系列代表作:GTX680
GeForce 600系列是NVIDIA的第十四代GeForce显示芯片,全新一代Kepler架构的产品于2012年3月22日正式发布,采用28nm工艺,性能大幅度提升,功耗大幅度降低,NVIDIA回归注重功耗的时代,性能超越同期对手HD7970,逼至对手出超频版HD7970GHz应对。
NVIDIA阵形:
NVIDIA DX10 显卡阵形 | |||
类型/品名 | 8800Ultra | 9800GTX+ | GTX 280 |
发布年份 | 2007 | 2008 | 2008 |
核心架构 | Tesla | Tesla | Tesla |
芯片代号 | G80 | G92 | GT200 |
工艺 | 90nm | 65/55nm | 65/55nm |
流处理器数量 | 128个 | 128个 | 240个 |
ROP光栅单元数量 | 24个 | 16个 | 32个 |
晶体管数量 | 6.81亿个 | 7.54亿个 | 14亿个 |
核心频率 | 612MHz | 738MHz | 602MHz |
显存频率 | 2160MHz GDDR3 | 2200MHz GDDR3 | 2200MHz GDDR3 |
显存容量 | 768MB | 512MB | 1GB |
显存位宽 | 384bit | 256bit | 512Bit |
显卡供电 | 6pin+6pin | 6pin+6pin | 6pin+6pin |
DX支持 | DX10.0 | DX10.0 | DX10 |
NVIDIA DX11 显卡阵形 | |||
类型/品名 | GTX 480 | GTX 580 | GTX 680 |
发布年份 | 2010 | 2010 | 2012 |
核心架构 | Fermi | Fermi | Kepler |
芯片代号 | GF100 | GF110 | GK104 |
工艺 | 40nm | 40nm | 28nm |
流处理器数量 | 480个 | 512个 | 1536个 |
ROP光栅单元数量 | 48个 | 48个 | 32个 |
晶体管数量 | 30亿个 | 30亿个 | 35亿个 |
核心频率 | 700MHz | 772MHz | 1006-1058MHz |
显存频率 | 3696MHz GDDR5 | 4008MHz GDDR5 | 6008MHz GDDR5 |
显存容量 | 1.5GB | 1.5GB | 2GB |
显存位宽 | 384bit | 384bit | 256Bit |
显卡供电 | 8pin+6pin | 8pin+6pin | 6pin+6pin |
DX支持 | DX11.0 | DX11.0 | DX11.1 |
虽然每一代旗舰显卡的发布,参数性能上都会比上一代有很大的更新和提高,然而纵观NVIDIA的旗舰显卡发展,GTX280和GTX480两代的更变在性能上的更变都相当明显,其中GTX480可喻为跨时代产品,毕竟增加DX11支持,而且性能上比上一代进步相当明显。
[page]
显卡回顾之AMD篇:
2007年旗舰,Radeon HD2900XT
HD2000系列显卡是ATI被AMD收购后的第一个显卡产品线,也是AMD阵形DX10中的首发系列显卡。它的对手是NVIDIA的GeForce 8系列显卡。采用HD为前缀,解释为强调其“高清”效果。Radeon HD 2900 XT作为AMD第一代DX10旗舰显卡,拥有豪华的参数规格,但确实AMD、ATI历史上最失败的显卡,低性能、高功耗,比不过早出半年的NVIDIA 8800GTX。
2008年上半年旗舰,Radeon HD3870
Radeon HD 3000系列是以RV670核心为基础,是HD2900XT的优化版,HD 3870只采用256-bit,而不是旧有2900 XT的512-bit,这点与当年对手9800GTX类似,主要为了降低电力消耗。但事实证明性能没有太大损失,经过优化有的HD3870甚至更强,但与对手相比仍是不敌。
2008年下半年旗舰,Radeon HD4870
2008年,AMD发布了Radeon HD4000系列,以HD4870和HD4850为首发显卡,两款产品可谓一鸣惊人!HD4850以超高性价比现身,让NVIDIA曾经的旗舰9800GTX骤降1000大元,并且需要用9800GTX+救场。而HD4870则能力压GTX260,功耗性能均取代完美的胜利。不过就性能而言,还是不敌GTX280。
2009年旗舰,Radeon HD5870
2009年9月,AMD抢先NVIDIA发布了Radeon HD 5000系列,旗舰型号为Radeon HD 5870,它是AMD首个支持DirectX 11技术的显卡,性能远超当时NVIDIA的旗舰GTX285,功耗控制不错,并且由HD5870引出的一系列显卡都获得业界好评。虽然DX11性能被NVIDIA攻击,但时间上领先NVIDIA近半年。
2010年旗舰,Radeon HD6970
AMD Radeon HD6970是自R600以来的第一次架构革新尝试,从VLIW 4+1D改为VLIW 4D,通过优化精简架构,性能上相比上代有一定提升,尤其是DX11性能。但是HD6970表现并不完美,性能没有达到网友的预期,只有对手GTX570的水平,但是功耗控制依然比较出色。
2011年旗舰,Radeon HD7970
2011年12月,AMD发布了Radeon HD7970显卡,核心代号Tahiti XT,采用全新的GCN架构,是业界第一次支持DirectX 11.1和PCI-E 3.0的显卡,也是第一款28nm制程的显卡。速度上AMD再次领先NVIDIA,并且性能上也再次远超GTX580,可惜三个多月后被NVIDIA的GTX680超越,之后又推出HD7970GHz反击对手。
AMD阵形:
AMD DX10 显卡阵形 | |||
类型/品名 | HD 2900XT | HD 3870 | HD 4870 |
发布年份 | 2007 | 2007 | 2008 |
芯片代号 | R600 | RV670 | RV770 |
工艺 | 80nm | 55nm | 55nm |
流处理器数量 | 320个 | 320个 | 800个 |
ROP光栅单元数量 | 16个 | 16个 | 16个 |
晶体管数量 | 7亿个 | 6.66亿个 | 9.65亿个 |
核心频率 | 740MHz | 775 MHz | 750MHz |
显存频率 | 1650MHz GDDR3 | 2250MHz GDDR3 | 3600MHz GDDR5 |
显存容量 | 512MB | 512MB | 512MB |
显存位宽 | 512bit | 256bit | 256Bit |
显卡供电 | 6pin+8pin | 6pin+8pin | 6pin+6pin |
DX支持 | DX10.0 | DX10.1 | DX10.1 |
AMD DX11 显卡阵形 | |||
类型/品名 | HD 5870 | HD 6970 | HD 7970 |
发布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芯片代号 | RV870 | Cayman XT | Tahiti XT |
工艺 | 40nm | 40nm | 28nm |
流处理器数量 | 1600个 | 1536个 | 2048个 |
ROP光栅单元数量 | 32个 | 32个 | 32个 |
晶体管数量 | 21.5亿个 | 26.4亿个 | 43.1亿个 |
核心频率 | 850MHz | 880MHz | 925MHz |
显存频率 | 4800MHz GDDR5 | 5500MHz GDDR5 | 5500MHz GDDR5 |
显存容量 | 1GB | 2GB | 3GB |
显存位宽 | 256bit | 256bit | 256Bit |
显卡供电 | 6pin+6pin | 8pin+6pin | 8pin+6pin |
DX支持 | DX11.0 | DX11.0 | DX11.1 |
同样AMD阵形方面,每一代更新都会带来参数上的提高,纵观AMD的旗舰显卡发展,HD4870和HD5870两代的变更在性能上相当明显,与同期对手NVIDIA一样,其中HD5870对跨时代产品,也是首款支持DX11的显卡。
小结:
无论N卡还是A卡,发展情况都很相似,同样有过性能的飞跃期和完善期,从参数上的分析大体可以看到显卡更新换代后性能的提高情况,至于实际情况,我们将一如既往对各块显卡进行实际上的跑分测试。
[page]
测试平台介绍及测试方法说明
在测试平台方面我们采用了市面上较为高端的平台Intel SandyBridge平台(Core i7 3770K + Z77)来减少CPU性能瓶颈,以发挥出各款显卡的峰值性能。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如下表。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Core i7 3770K | |||
主板 | 华硕 P8Z77-V Deluxe | |||
内存 | DDR3 1600 4GBx2(8-8-8-24) | |||
硬盘 | 西部数据1TB 64M SATA3黑盘 | |||
电源 | LEPA G1600-MA-EU | |||
显卡 | NVIDIA GTX680 (1006/6008MHz 2GB) NVIDIA GTX580 (772/4008MHz 1.5GB) NVIDIA GTX480 (700/3696MHz 1.5GB) NVIDIA GTX280 (602/2200MHz 1GB) NVIDIA 9800GTX+ (738/2200MHz 512MB) NVIDIA 8800Ultra (612/2160MHz 768MB) AMD HD7970 (925/5500MHz 3GB) AMD HD6970 (880/5500MHz 2GB) AMD HD5870 (850/4800MHz 1GB) |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SP1 64位旗舰版 | |||
显卡驱动 | NVIDIA ForceWare 304.48 AMD催化剂12.7 | |||
测试项目 | 理论性能测试: 3DMark Vantage 游戏性能测试: 使命召唤8:现代战争3 光荣使命 战地3 尘埃:对决 孤岛危机2 蝙蝠侠:阿甘之城 功耗测试: GPU-Z Furmark |
本次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出以往旗舰卡王在如今的显卡市场上处于怎样的性能定位,为了要综合对比显卡的实际性能差距,全部测试游戏都保持运行在DX10或者DX9的设置下,而且所有显卡对游戏设定都一样,所测试项目的分辨率佳在1920x1080的主流分辨率下运行。
很遗憾由于我们评测室的HD2900XT、HD3870、HD4870显卡也许是人为损害的关系,已无法点亮,无法参与这次横评。
理论性能测试
●3DMark Vantage v1.10
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v1.10 | ||||
![]() | ||||
软件介绍 | 3DMark Vantage能全面发挥多核心处理器、多路显卡的优势,测试成绩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
测试方法 | 选择Extreme模式测试图形分数(X档)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
NVIDIA:从3DMark Vantage测试中,实际的跑分情况就像刚才的参数分析相近,9800GTX+的成绩并没有超越8800ULtra,反而落后了,至于后续的显卡都远超越上一代显卡的性能,而且每两代显卡之间的参数提升越大,拉开的跑分也就越大。
AMD:从3DMark Vantage测试中,可见HD7970比HD6970提升相当大,而HD6970相比HD5870由于参数上的改动不大,性能提升也不太明显。
[page]
游戏性能测试
●《战地3》
游戏性能测试:《战地3》 | ||||
![]() | ||||
软件介绍 | 《战地3》采用的全新DX11“寒霜2”引擎,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当前PC游戏的顶点水平,可以作为测试显卡实际游戏性能的一个重要参考 | |||
测试方法 | 单人模式下,选择“追猎行动”关卡进行测试,在进入游戏后不进行任何操作,仅利用游戏的自动视角“观看”地图,用Fraps软件记录这段自动视角时间内的平均帧速。 | |||
游戏设置 | 1920x1080分辨率,画质特效选择最高,再把其中TERRAIN QUALITY选项调至最低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尘埃:对决》
游戏性能测试:《尘埃:对决》 | ||||
![]() | ||||
软件介绍 | 《尘埃:对决》保持了赛车游戏专业性强、模拟度高的风格,车身的精细程度大大强化,测试中不同级别的显卡可以拉开分数差距。 | |||
测试方法 | 使用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 | |||
游戏设置 | 1920x1080分辨率下,4AA,把选择最高画质,然后把其中的AMBIENT OCCLUSION选择调整到LOW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
NVIDIA:游戏《战地三》的表现可以看到,要在全高清高特效下基本流畅玩这个游戏,看来GTX280以下的显卡是基本做不到的,至于要玩到60帧的极致体验,看来得换上最新的GTX680。游戏《尘埃:对决》中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画质选项AMBIENT OCCLUSION在DX10的显卡是没有的,因此DX11的显卡我们设置到LOW以减少游戏对显卡的要求差异。可以看到只需要9800GTX+就可以基本流畅玩《尘埃:对决》,而要达到最佳效果,GTX580也可以满足。
AMD:三款显卡在两款游戏的表现都很接近,毕竟三张显卡都算老,在全高清环境下也能流畅运行,而且所得情况也是6970所得成绩接近HD5870.
[page]
●《使命召唤8:现代战争3》
游戏性能测试:《使命召唤8》 | ||||
![]() | ||||
软件介绍 | 《使命召唤8》游戏引擎源自改良后的《使命召唤4》。用并不苛求硬件性能,达成了高水准的画面质量,在战场营建、气氛渲染上很出色 | |||
测试方法 | 选择第一幕“黑色星期二”关卡,在进入游戏后不进行任何操作,仅利用游戏的自动视角“观看”地图,用Fraps软件记录这段自动视角下的平均帧速。 | |||
游戏设置 | 1920x1080分辨率,4AA,把画质选项全部调整到最高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光荣使命》
游戏性能测试:《光荣使命》 | ||||
![]() | ||||
软件介绍 | 国产大作《光荣使命》大量运用了光线效果,可以用来考察DX11性能 | |||
测试方法 | 利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测试 | |||
游戏设置 | 选择DX9 中配置电脑进入benchmark,调整1920x1080分辨率,高贴图质量,开动态阴影,开后期处理,4x MSAA抗锯齿,关物理加速,关垂直同步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
NVIDIA:游戏《使命召唤8》是一款DX9游戏,因此设置上并没有任何的差异,而且各显卡都能流畅运行,要达到最佳体验则到GTX280级别即可。至于游戏《光荣使命中》考虑到显卡的测试条件,我们选取DX9 中段配置进入benchmark进行测试。然而同样在DX9模式下,各显卡都能流畅运行,同样GTX280就可以满足极致的流畅状态。
AMD:两个游戏的测试都运行在DX9模式下,可见HD6970和HD5870显卡性能差别并不大,而HD7970得益于新架构和较多的流处理器,性能一路领先。
[page]
●《孤岛危机2》
游戏性能测试:《孤岛危机2》 | ||||
![]() | ||||
软件介绍 | 《孤岛危机2》采用了第三代CryEngine引擎,强化了游戏贴图、人物模组、光影特效等多种游戏表现,走在了DX11游戏画质的最前沿。 | |||
测试方法 | 单人模式下,选择了"Out of the Ashes”关卡进行测试,在正式进入游戏画面后不作任何操作,仅利用游戏的自动视角“观看”地图,用Fraps软件记录这段自动视角时间内的平均帧速。 | |||
游戏设置 | 1920x1080分辨率,关闭DX11,选择超高画质,关闭垂直同步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蝙蝠侠:阿甘之城》
游戏性能测试:《蝙蝠侠:阿甘之城》 | ||||
![]() | ||||
软件介绍 | 这款游戏对显卡压力非常大,DX11高分辨率+最高画质下,1000元以上的显卡才能够跑流畅。 | |||
测试方法 | 使用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 | |||
游戏设置 | 1920x1080分辨率,4X MSAA抗锯齿,关闭DX11,细节特效调到EXTREME |
NVIDIA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AMD各显卡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
NVIDIA:游戏《孤岛危机2》是知名的显卡杀手游戏,但只要关闭DX11就是纸老虎了,只要GTX280级别的显卡足以流畅运行,同样要极致体验,则要GTX480水平。游戏《蝙蝠侠:阿甘之城》同样在关闭DX11情况下,各个显卡都能运行得相当流畅。
AMD:关闭DX11的情况下,可见三款显卡的跑分情况没有出现特别情况,还是旧两款比较接近,而新款显卡要优胜不少。
通过数款游戏测试可以了解到,当游戏运行在DX10以下,N卡只需要GTX280的级别足以流畅运行,达到GTX480就可以达到60帧的享受级别。
[page]
平台功耗测试
在测试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法测试单张显卡的独立功耗,本轮测试中所有的功耗成绩均为整机功耗,测试过程中用功耗测试仪进行检测。而且考虑到旧款显卡的散热器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不测试显卡温度。为了更好的反映显卡散热性能差距,我们在烤机完毕之后待机5分钟,让显卡自然降温,记录此时的功耗(室内温度保持在24摄氏度)。
满载温度和平台功耗测试:Furmark v1.10 | ||||
![]() | ||||
软件介绍 | FurMark是一款OpenGL基准测试工具,通过皮毛渲染算法来衡量显卡的性能,属于满载压力测试,软件自带GPU温度检测 | |||
测试方法 | 连续烤机5分钟后记录GPU核心温度和平台功耗 |
待机温度和平台功耗测试:GPU-Z | ||||
![]() | ||||
软件介绍 | GPU-Z是常用的显卡检测工具,软件自带Sensor功能可以记录GPU核心的负载和温度 | |||
测试方法 | 满载烤机后待机5分钟,记录GPU核心温度和平台功耗(室温24度) |
NVIDIA各显卡功耗对比
AMD各显卡功耗对比
测试小结:
NVIDIA:可以看到相近性能,采用65纳米的9800GTX+功耗上比90纳米的8800Ultra更出色,而“堆料”后的GTX280却明显功耗大增,但最高功耗的显卡还是GTX480,堪称“小火炉”,而在架构更为成熟的GTX580得以改进,功耗大减,同时GTX580加入了功耗限制芯片,最新FURMARK 1.10的驱动也无法破解,因此推断所测功耗并非满载,仅供参考。至于新架构的GTX680就算参数和性能都大幅度提升,功耗还是相当出色。日后的显卡功耗将会越来越低。
AMD:从烤机测试中可以看到,三代显卡随着架构的成熟程度和工艺的改进,满载功耗都逐年降低,有利于显卡的发展。
此外,我们看到显卡的发展中,性能提升幅度相当明显,但功耗的发展却比较缓慢,也许在他们眼中,看性能比功耗重要得多。
[page]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各代旗舰显卡如今的性能定位
NVIDIA 历代旗舰显卡在天梯图的位置
我们引入最新天梯图,可以看到各种旗舰显卡的定位,9800GTX+和8800Ultra这些卡如今只能作为低端卡使用,而且不支持DX11,对如今的游戏无意是相当的落后,而且功耗偏高,也就成为典型的淘汰产品。至于GTX280,凭着较高的规格,还能与目前的主流中端显卡有一拼,同样功耗方面一样像小火炉。
AMD 历代旗舰卡在天梯图的位置
由于AMD历代旗舰显卡的不足,我们无法定义全部显卡的性能,而从支持DX11的三代A卡来看,性能稳定逐步提升,而且三代显卡目前都处于比较高端的位置,足以应对日前的主流游戏。
各旗舰显卡综合性能比较
综合本次评测结果,我们以2007年的8800Utra为基准进行对比,得出以下图表:
NVIDIA各显卡的综合性能
NVIDIA的综合性能对比中,可以看到当架构改变时(Telsa-Fermi-Kepler),性能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多次在性能上领先对手。如今GTX680的性能是5年前的8800Ultra的4倍。虽然下一代GTX780(猜测型号)架构仍是Kepler,但已知夸张的规格,其性能可能达到8800Ultra的4.5倍,值得期待。
AMD各显卡的综合性能
AMD的综合性能对比中,从HD5870到HD6970提升不算大,也许仍是R600架构的关系,而到GCN的HD7970,架构的改变使其性能大幅度提升。AMD主要在时间与功耗上制胜,我们YY到下一代HD8970(猜测型号)的性能,可能是HD5870的两倍多,很可能会抢先与GTX780发布。
旗舰显卡,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回顾五年,AMD和NVIDIA更换修改过数次架构,也更新了数次制作工艺,每一次真正意义的更新换代,性能上都会大幅度提升(9800GTX+除外),横跨这5年的发展,显卡性能提升了3倍多,功能也大幅度增强,比如从DX10到DX11、通用计算的发展等等,可看科技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
当年上市价7999元的8800Ultra,如今也就是500元显卡的性能,不禁让人感到唏嘘,电子产品贬值是如此之快。但是,当年的旗舰显卡带给用户那份激动,确实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相信第一次拥有一张旗舰显卡的用户,都会感同身受,这份感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足够了。
最后,我们希望AMD和NVIDIA下一代旗舰显卡(HD8970和GTX780?)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