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MD和NVIDIA的新产品就接连不断上市,特别是中高端显卡更是更迭频繁。可以说时下正是第一代DX11显卡和第二代DX11显卡的新旧交替之时,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读者感觉到摸不清头脑,一下子对市面上显卡的定位和性能感到混乱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基于此,我们PConline评测室今天就将为大家带来了,十七款主流DX11显卡性能横向对比评测。
参加这次测试的十七款显卡,包括目前从HD5670/GT430等中端显卡以上的全部DX11显卡,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全部不包括已经有新型号代替或者即将退市的产品。另外,由于今年整一年入门级产品的变化基本没有,因此在今天的评测中我们也没有包含。下面我们列出了这次参加评测的所有显卡型号。
HD5670 HD5750 HD5770 HD5870
HD5970 HD6850 HD6870 HD6950
HD6970 GT430 GTS450 GTX460
GTX470 GTX480 GTX570 GTX580
上面所列举的十七款显卡,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各主流价位DX11显卡,同时这些显卡也都是现阶段市面上所能买到的显卡,为了让网友对这十七款显卡参数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下面我们列举出了十七款显卡具体参数。
十七款DX11显卡主要参数介绍 | |||||||
显示卡 | 制造工艺 | 流处理器 | 核心频率 | Shader频率 | 显存频率 | 显存容量 | 显存位宽 |
HD5670 | 40nm | 400 | 775MHz | 775MHz | 4000MHz | 512/1024MB | 128bit |
HD5750 | 40nm | 720 | 700MHz | 700MHz | 4600MHz | 512/1024MB | 128bit |
HD5770 | 40nm | 800 | 850MHz | 850MHz | 4800MHz | 512/1024MB | 128bit |
HD6850 | 40nm | 960 | 775MHz | 775MHz | 4000MHz | 1024MB | 256bit |
HD6870 | 40nm | 1120 | 900MHz | 900MHz | 4200MHz | 1024MB | 256bit |
HD5870 | 40nm | 1600 | 850 MHz | 850 MHz | 4800MHz | 1024MB | 256bit |
HD6950 | 40nm | 1408 | 800 MHz | 800 MHz | 5000MHz | 2048MHz | 256bit |
HD6970 | 40nm | 1536 | 880 MHz | 880 MHz | 5500MHz | 2048MHz | 256bit |
HD5970 | 40nm | 3200 | 725MHz | 725MHz | 4000MHz | 2048MHz | 256bit |
GT430 | 40nm | 96 | 700MHz | 1400MHz | 1800MHz | 1024MHz | 128bit |
GTS450 | 40nm | 192 | 783MHz | 1566MHz | 3608MHz | 1024MHz | 256bit |
GTX460 | 40nm | 336 | 675MHz | 1350MHz | 3600MHz | 768/1024MHz | 256bit |
GTX470 | 40nm | 448 | 607MHz | 1214MHz | 3348MHz | 1280MHz | 320bit |
GTX480 | 40nm | 480 | 700MHz | 1400MHz | 3696MHz | 1536MHz | 384bit |
GTX570 | 40nm | 480 | 738MHz | 1476MHz | 3800MHz | 1536MHz | 384bit |
GTX580 | 40nm | 512 | 772MHz | 1544MHz | 4008MHz | 1536MHz | 384bit |
[page]
2011:DX10显卡将被全面取代 DX11迎来全盛时期
Windows 7
Windows 7系统的发布将我们正式带入到了DX11时代,不过在Windows 7发布一年时间之后的今天,硬件显卡方面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2010年这一年依然只能说是处在一个DX10与DX11交替的奠基阶段,特别是现在我们依然还能看到相当大份额的DX10显卡活跃于市场。
DX11游戏越来越多
从DX10.1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任何API接口缺少了软件方面的支持都不会有非常出众的表现。所幸的是,目前基于DX11 API开发的游戏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在游戏软件的带动下2011年DX11显卡迎来全盛是值得期待的。[page]
显卡测试平台和方法说明
正式测试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与这次评测有关的相关评测平台和评测方法。
硬件平台 | |
CPU | AMD Phenom II X6 1090T |
主板 | 微星890FX |
内存 | 宇瞻DDR3 1333 2GX2(8-8-8-24) |
硬盘 | 日立 1TB |
显卡 | HD5670(775/4000MHz) HD5750(700/4600MHz) HD5770(850/4800MHz) HD6850(775/4000MHz) HD6870(900/4200MHz) HD5870(850/4800MHz) HD6950(800/5000MHz) HD6970(880/5500MHz) GT430(700/1800MHz) GTS450(783/3608MHz) GTX460(675/3600MHz) GTX470(607/3398MHz) GTX480(700/3696MHz) GTX570(732/3800MHz) GTX580(772/4008MHz) |
软件平台 | |
系统软件 | Windows 7rtm旗舰版+DirectX 11 |
驱动程序 | NVIDIA 266.35 For Windows 7 AMD 10.12 For Windows 7 |
评测软件 | DX11: Heaven banchmark 2.1 尘埃2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失落的星球2 地铁2033 正当防卫2 战地:叛逆连2 鹰击长空2 DX10: 3DMark Vantage 孤岛危机 孤岛惊魂2 使命召唤7 |
为了不使CPU成为显卡性能瓶颈,我们选择了目前强大的AMD Phenom II X6 1090T处理器搭配技嘉890FX主板作为测试平台。另外,考虑到Windows7系统将逐渐成为今后的主流系统,同时它还支持Direct 11因此在测试中我们所用了Windows7 64位操作系统作为测试平台,在测试分辨率上考虑到这次测试显卡差距较大,为了能更贴近各显卡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又方便我们进行对比,我们以GTS450和HD5770为界限从上至下分别选择了1920x1080 4AA、2560x1600 0AA和1680x1050 0AA、1920x1080 4AA作为测试标准。在3DMark Vantage理论性能测试中,同样分别采用Extreme和Performance作为测试标准。
3D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11
经过一段小插曲后,3DMark 11终于在无数的目光下横空出世。顾名思义,3DMark 11最大的卖点就是使用原生DirectX 11引擎,在测试场景中应用了包括Tessellation曲面细分、Compute Shader以及多线程在内的大量DX11新特性。
3DMark 11
3DMark 11包含了演示模式与基准测试模式,演示模式包含了深海(Deep Sea)和神庙(High Temple)两大测试场景,画面效果堪比CG电影。
基准测试包含四个图形测试项目,一项物理测试和一组综合性测试,并提供了Demo演示模式。该测试程序使用了Bullet物理引擎,支持新的在线服务,并在原有英文支持的基础上,加入了德语、芬兰语以及简繁体中文的原生支持。
测试场景截图
测试成绩
[page]
DX11游戏《尘埃2》对比测试
在前作《尘埃》大获成功之后,这款与已故赛车手科林麦克雷合作的拥有十年发展历史的游戏又出新作——《尘埃2》在越野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展开了探索。
尘埃2
该游戏的一大特色是将当代越野赛的一些真实事件记录在册,给玩家带来无数的变化,更有真实世界环境挑战的体验。世界巡游赛让玩家在富有侵略性的赛事中角逐,同时玩家还能在非常特别的新地点参与单人赛事,这些新地点包括峡谷赛事、丛林小径以及城市竞技场环境等等。
游戏自带Benchmark Test
笔者使用游戏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均为Windows7,在1920X1080全高清下开启最高特效,游戏抗锯齿开启为4AA。
测试成绩
[page]
DX11游戏《地铁2033》测试
作为一款恐怖FPS游戏,《地铁2033》拥有次世代顶级的画面表现,精确的实时光照,高精度的体积阴影,PhysX加速效果,尤其是整体大范围烟雾尘埃刻画更是出众,营造出了一个极具渲染力的恐怖末日游戏场景;游戏中,主角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性较高,任务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武器种类虽然较少,但细节表现还是较为优秀的。总体上,《地铁2033》凭借DirectX 11/10/9下的优异画面表现和超精细场景刻画,绝对是一款对游戏画面有追求的FPS玩家必玩的大作。
The Way/PhysX(点击放大)
进入《地铁2033》游戏初始界面相信玩家可以感觉到本作的独到设计风格,落在相关选项上对象会有高互动的感应。
VIDEO
DIRECTX 11 OPTIONS(DIRECTX 11选项),RESOLUTION(分辨率),DIRECTX,ANTIALIASING(抗锯齿),TEXTURE FILTERING(纹理过滤),GAMMA(伽玛值)。测试中我们将所有的特效都开到最高,同时打开游戏物理加速。
测试成绩
[page]
DX11游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测试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是这款FPS游戏是由Rebellion公司开发的,本次的游戏的剧情没有照搬电影的剧情,而是将舞台设定为名叫BG-386的行星,相同的是人类在该星球发现了古代金字塔,而围绕该金字塔隐藏的巨大秘密异形、铁血战士以及人类3种族再次展开激烈的战斗。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游戏中除了提供单人故事模式以外,还提供多人对战模式,可以说多人对战模式才是这个游戏最能吸引玩家一直玩下去的地方。
纹理质量、分辨率、阴影复杂性、各向异性过滤、环境光散射,垂直同步的调整菜单。所谓的(环境光散射)Ambient Occlusion是指通过不特定的光源表现周边所有环境阴影的功能。比如在在墙和墙草和草之间相关物体们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在测试中我们将所有的特效开至最高。
测试成绩
[page]
DX11游戏《失落的星球2》评测
失落的星球2
游戏采用CAPCOM独自研发并进一步强化的“MT-Framework 2.0”游戏引擎,呈现比前作更为细致美丽的画面,使用该引擎的还有《鬼泣4》和《生化危机5》,并且PC版本加入了DX11特效,成为一款具备DX11性能参考价值的游戏。本次测试,我们使用了官方的Benchmark Version进行测试,结果具备很大的权威性。
失落的星球2
测试成绩
[page]
DX11游戏《鹰击长空2》评测
DX11游戏《鹰击长空2》
《鹰击长空2》是最新的DX11游戏,玩家将扮演飞行员,驾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担任一系列的战斗任务。该游戏运用了较多DX11中很重要的“细分曲面”特效,能较好地反映显卡的DX11性能。我们采用Benchmark进行测试。
测试成绩
[page]
PConlie评测室总结
首先,从上面的性能测试中我们看到,判断一款显卡性能高端并不能简单从型号方面着手,特别是AMD的HD6800系列,当从型号方面来看HD6800似乎是要取代上一代HD5800系列,不过从实际测试性能来看HD6800显卡并没有达到HD5800显卡的性能。至于其它型号则基本延续了越往上走性能就越强的趋势。
AMD全系列显卡性能排位图
十七款DX11显卡横向评测性能排位图
为了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各显卡的性能,我们用图表的形式从低端到高端队整个显卡做一个排列。由于NVIDIA显卡性能基本按照型号一次递增,我们在这里就不在用图表示,而只做出AMD显卡图表和整个十七款显卡的性能排位图。
[page]DX11《战地:叛逆连2》游戏对比测试
《战地:叛逆连2》(Battlefield: Bad Company 2),是EA DICE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开发商美国艺电确定 2010年3月2日为游戏Xbox 360、PS3、PC版的首发日期。该作是EA DICE开发的第9款“战地”系列作品,也是《战地:叛逆连》的直接续作,在继承前作特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多人联机载具对战和团队合作元素的设定。游戏使用加强版的寒霜引擎,加入了建筑物框架破坏和物体分块破坏的支持。
设置(点击查看大图)
游戏的选项主要分为一般设置和行动设置两部分。一般选项包括了游戏控制器的选择,玩家控制的习惯,以及声音和视频的设置,多种选项堆在一个窗口虽然稍稍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却省略了不停翻页找选项的痛苦。至于行动设置部分,则就是图中的“步行”、“载具”和“飞行”的选项。《战地:叛逆连2》提供了多达15种。
测试成绩
[page]
DX10 3D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完全针对DirectX 10开发的测试软件,只提供DX10的API,因此DX9的显卡就无缘测试了,而3DMark Vantage较权威地得出显卡的DX10性能,对于消费者了解显卡的理论性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3DMARK Vantage提供了4个等级的标准设置,分别是Entry(入门级别),Performance(性能级别),High(高端级别)和Extreme(极致级别)。根据本次测试显卡的定位,我们选择Performance(性能级别)对显卡进行测试。
测试画面
3DMark Vantage认为不同级别的测试模式,显卡和CPU之间的权重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四个测评模式下的评分标准也不一致,下面我们来看看四个模式中,显卡和CPU的权重比为多少:
测试模式 | Entry | Performance | High | Extreme |
显卡权重系数 | 0.75 | 0.75 | 0.85 | 0.95 |
CPU权重系数 | 0.25 | 0.25 | 0.15 | 0.05 |
3DMark Vantage 总得分标准:
3DMark=1/(显卡权重系数 / 显卡总分+CPU权重系数 / CPU总分)
测试成绩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